疝气的治疗
疝气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适用于1岁以下婴儿,需观察疝块情况;手术方式有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等,适应证包括嵌顿、绞窄、1岁以上未自愈及成人影响生活工作等,术后有一般护理、伤口观察、康复锻炼等注意事项。不同人群治疗有特点,儿童婴儿优先观察或用疝气带,大龄儿童多需手术;成人男性常见腹股沟疝,女性有特殊类型;老年患者常伴基础病,术前需评估,术后要管理基础病防并发症。
一、非手术治疗
(一)适用情况
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疝气有自行愈合的可能,可暂不手术,采用疝气带等保守方法进行局部压迫,避免疝内容物突出。这是因为婴儿的腹肌可随生长发育逐渐强壮,有闭合疝环的潜力。
(二)注意事项
家长需密切观察婴儿疝块情况,如疝块突出是否频繁、有无嵌顿表现(疝块突然增大、变硬,且伴有哭闹、呕吐等)。若婴儿为女孩,还需留意疝内容物为卵巢等特殊情况时的变化,因为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特点可能使病情有不同发展。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方式
1.传统疝修补术:是比较经典的手术方法,通过将疝环处的组织缝合修补,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好、无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其原理是直接修复薄弱的疝环结构,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
2.无张力疝修补术:利用人工合成网片进行修补,具有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该方法避免了传统修补术因缝合张力大导致的愈合不良等问题,人工网片可提供良好的支撑。
3.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复发率低等优势,尤其适用于双侧疝及复发疝患者。通过腹腔镜器械在腹腔内进行疝修补操作,对患者机体的干扰较小。
(二)手术适应证
当疝气发生嵌顿(疝内容物无法回纳,且伴有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绞窄(疝内容物出现缺血坏死等严重情况)时需紧急手术;对于1岁以上仍未自愈的疝气患儿,以及成人疝气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也应考虑手术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手术的考量有所不同,儿童手术需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对身体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成人则更注重手术的疗效和术后恢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三)术后注意事项
1.一般护理: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尤其是增加腹压的动作,如咳嗽、便秘等。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安抚好患儿情绪,防止其哭闹增加腹压影响伤口愈合。
2.伤口观察: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不同年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不同,儿童愈合相对较快,但也需精心护理;成人则要关注伤口恢复的时间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康复锻炼: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进行康复锻炼,促进身体恢复。但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方式,儿童患者的康复锻炼需在家长和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不恰当的活动影响手术效果。
三、不同人群的治疗特点
(一)儿童疝气
1.婴儿疝气:1岁以下婴儿优先观察,可使用疝气带保守治疗,家长要严格按照要求佩戴疝气带,定期带婴儿复诊,评估疝气恢复情况。若婴儿超过1岁疝气仍未自愈,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多倾向于对身体创伤小的术式,以减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2.大龄儿童疝气:大龄儿童疝气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安抚,术后关注儿童的活动情况,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疝气复发。
(二)成人疝气
1.男性疝气:男性疝气以腹股沟疝较为常见,手术治疗是主要方式,术后要注意避免因工作等原因导致腹压增加的情况,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要适当调整工作方式,促进术后恢复。
2.女性疝气:女性疝气除了腹股沟疝外,还可能有股疝等特殊类型,治疗时要考虑女性的生理特点,如妊娠、生育等因素对疝气的影响。对于育龄女性,要在手术前后与患者充分沟通生育计划等问题。
(三)老年疝气患者
老年疝气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手术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血糖控制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管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要注意饮食调理,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压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