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是什么意思
胆囊炎是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胆囊炎症性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有右上腹绞痛等症状及相应体征,慢性多为右上腹隐痛等消化不良症状,诊断靠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病因
1.胆囊管梗阻:多由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引起,结石可直接损伤受压部位的黏膜,导致黏膜糜烂、溃疡,胆汁排出受阻,胆汁淤积、浓缩,高浓度的胆汁酸盐具有细胞毒性,可引起细胞损害,从而引发炎症。此外,寄生虫(如蛔虫)、胆囊管扭转等也可导致胆囊管梗阻。
2.细菌感染:致病菌多从胆道逆行进入胆囊,或经血液循环或淋巴途径进入胆囊。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厌氧菌等。
二、分类
1.急性胆囊炎:又可分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和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约95%的患者合并胆囊结石,主要是结石引起胆囊管梗阻后胆汁淤积、细菌感染所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较少见,常发生在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后等应激状态下,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胆囊血液供应障碍、胆汁淤积等有关。
2.慢性胆囊炎:多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也可开始即为慢性炎症过程。多数患者有胆囊结石,炎症导致胆囊壁纤维化、增厚,胆囊萎缩,胆囊功能减退。
三、临床表现
1.急性胆囊炎:
症状:右上腹剧烈绞痛或胀痛,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8-39℃,如出现寒战、高热,提示可能有化脓性感染或合并胆管炎等。
体征:右上腹可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征阳性(检查者将左手平放于患者右肋部,拇指置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嘱患者缓慢深吸气,若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Murphy征阳性)。
2.慢性胆囊炎:
症状:多表现为右上腹隐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
体征:右上腹可有轻压痛。
四、诊断
1.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是诊断胆囊炎的首选方法,可显示胆囊大小、囊壁厚度、胆囊内结石等情况,急性胆囊炎时可见胆囊增大,囊壁增厚,多数患者可见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时可见胆囊壁增厚,胆囊萎缩等。
CT及MRI检查:对诊断胆囊炎也有一定帮助,尤其是在B超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可进一步了解胆囊的形态、周围组织情况等。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肝功能检查部分患者可有胆红素、转氨酶轻度升高。
五、治疗原则
1.急性胆囊炎: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炎症早期的患者。包括禁食、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缓解呕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如选用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的抗生素;应用解痉止痛药物,如阿托品等。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重、反复发作或出现并发症(如胆囊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等)的患者,应及时行手术治疗,如胆囊切除术等。
2.慢性胆囊炎:
非手术治疗:包括调节饮食,避免进食油腻食物;应用利胆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等;对症处理消化不良等症状。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明显、胆囊无功能或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应行胆囊切除术。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胆囊炎相对少见,多与胆道蛔虫、先天性胆道畸形等有关。儿童患病时症状可能不典型,易延误诊断,家长应密切观察儿童右上腹情况及有无发热、呕吐等表现,一旦怀疑应及时就医,诊断明确后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儿童手术需充分评估其耐受能力等。
2.孕妇:孕妇患胆囊炎时需谨慎选择治疗方案,非手术治疗时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手术治疗也需权衡利弊,因为手术可能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一定风险,应在多学科会诊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3.老年人:老年人胆囊炎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易被其他基础疾病掩盖,且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病情变化较快,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变化,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如手术治疗时要评估老年人的心肺功能等耐受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