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关节炎的症状及治疗
膝盖关节炎有疼痛(活动时及休息时均可出现,性质多样)、肿胀、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物理治疗、减轻体重)、药物治疗(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疼痛炎症但需注意不良反应)、手术治疗(关节镜手术适用于特定情况,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适用于严重破坏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一、膝盖关节炎的症状
1.疼痛
活动时疼痛:在行走、上下楼梯、蹲起等膝关节活动时容易出现疼痛,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能出现疼痛。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关节软骨退变等原因,更容易出现这种活动相关的疼痛,而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运动损伤的人群也可能较早出现膝盖关节炎疼痛症状。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骨代谢发生改变,也可能增加膝盖关节炎疼痛的发生风险。
疼痛性质:可为钝痛、刺痛等不同性质,病情严重时疼痛较为剧烈,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
2.肿胀:膝关节可能出现肿胀,这是由于炎症导致关节内滑膜增生、积液等引起。肥胖人群由于膝关节承受较大压力,更容易出现滑膜炎症和积液,从而导致肿胀;有膝关节外伤病史的人群,在恢复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出现关节肿胀情况。
3.僵硬:早晨起床或长时间静止后,膝关节会出现僵硬感,活动后僵硬感逐渐缓解,但活动过多又会加重不适。老年人关节活动度本身下降,加上膝盖关节炎影响,僵硬感可能更为明显;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突然增加膝关节活动量后,也可能出现类似僵硬表现。
4.活动受限:膝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减小,不能完全伸直或弯曲,影响正常的行走、下蹲等动作。例如,无法正常完成穿袜子、穿鞋等日常动作。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周围神经病变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对膝关节活动受限的感知,但病情本身仍会导致活动受限。
二、膝盖关节炎的治疗
1.非药物治疗
运动疗法: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例如游泳,是对膝盖关节压力较小的运动方式,适合各年龄段膝盖关节炎患者,尤其是肥胖人群,因为游泳可以减轻膝关节负重;骑自行车也是一种较好的运动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膝关节周围肌肉,且对关节压力相对较小。但运动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运动加重关节损伤。对于老年患者,运动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超声波、电疗等。热敷可以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僵硬,在疼痛缓解期可适当进行;冷敷适用于急性炎症期,减轻肿胀和疼痛。例如,在膝盖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可使用冰袋冷敷膝关节,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但要注意冷敷时避免冻伤皮肤。对于有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热敷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
减轻体重:肥胖是膝盖关节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减轻体重可以显著减轻膝关节负重,延缓病情进展。对于超重或肥胖的膝盖关节炎患者,每减轻1公斤体重,膝关节所受压力大约减少3-4公斤。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来实现体重减轻,例如控制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同时结合有氧运动等方式。
2.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疼痛和炎症,但具体药物需根据患者情况由医生选择,例如塞来昔布等药物可用于减轻膝盖关节炎的疼痛和炎症,但使用时需注意药物可能存在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3.手术治疗
关节镜手术:适用于膝关节内有游离体、滑膜病变较明显等情况。通过关节镜可以清理关节内的病变组织,改善关节症状。对于年龄相对较轻、病情不是特别严重的患者,关节镜手术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术后仍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关节功能。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适用于病情严重、关节破坏明显、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通过置换人工膝关节来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手术有一定风险,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老年患者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以确保能够耐受手术。例如,对于65岁以上身体状况较好的严重膝盖关节炎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能是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但术后需要注意预防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