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得腱鞘炎
腱鞘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过度使用(手部频繁活动、关节过度劳损)、外伤(急性损伤、慢性积累性外伤)、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感染因素)、年龄与性别、生活方式(缺乏正确手部姿势、缺乏运动与锻炼)以及病史(既往有腱鞘炎病史易复发)。
一、过度使用相关因素
1.手部频繁活动:长时间进行重复性手部动作的人群,如打字员、乐器演奏者等,手部的肌腱和腱鞘会因过度摩擦而引发腱鞘炎。例如,长期打字的人,手部的屈指肌腱在腱鞘内不断来回滑动,过度摩擦会导致腱鞘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等。从解剖结构看,手部的腱鞘是包绕肌腱的鞘状结构,正常情况下肌腱在腱鞘内滑动较为顺畅,当手部频繁活动时,这种顺畅的滑动关系被打破,摩擦增加,进而引发炎症。
2.关节过度劳损:从事需要反复屈伸关节工作的人群,关节的劳损也容易导致腱鞘炎。比如手工劳动者,他们的手指、手腕等关节需要反复进行屈伸操作,关节周围的肌腱和腱鞘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随着时间推移,腱鞘容易发生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过度劳损会使腱鞘承受的应力分布不均,局部组织代谢发生变化,引发炎症反应。
二、外伤因素
1.急性损伤:手部受到急性外伤,如扭伤、挫伤等,可能会直接损伤肌腱和腱鞘,从而引发腱鞘炎。例如,手部在运动过程中突然受到外力撞击,导致肌腱与腱鞘的结构受损,局部出现炎症。这种急性损伤会破坏腱鞘的正常完整性,使得炎症因子容易侵入,引发炎症反应,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
2.慢性积累性外伤:长期的轻微外伤积累也可导致腱鞘炎。比如一些职业性的微小损伤,虽然单次损伤很轻,但长期反复积累,会使腱鞘逐渐发生退变和炎症。像长时间使用鼠标的办公人群,手部的肌腱和腱鞘在日常使用鼠标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微小的摩擦和挤压,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就可能引发腱鞘炎。
三、疾病因素
1.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累及关节的滑膜,也可影响到腱鞘。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攻击关节组织,包括腱鞘,导致腱鞘出现炎症、增厚等改变,进而引发腱鞘炎。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并发腱鞘炎,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腱鞘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2.感染因素:局部感染可蔓延至腱鞘引发腱鞘炎。例如,手部皮肤的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细菌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蔓延到腱鞘,引起腱鞘的感染性炎症。感染会导致腱鞘组织的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从而出现腱鞘炎的一系列症状,如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
四、年龄与性别因素
1.年龄:儿童时期,如果手部过度活动,也可能引发腱鞘炎,比如有些儿童长时间玩电子设备,过度使用手部关节,容易出现腱鞘炎。而老年人由于肌腱退变,本身就存在腱鞘弹性下降等情况,更容易发生腱鞘炎。随着年龄增长,肌腱和腱鞘的代谢功能减退,修复能力下降,所以老年人相对更易受腱鞘炎困扰。
2.性别: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在腱鞘炎的发病上没有绝对的性别差异,但在一些特定职业中,如男性从事需要大量手部体力劳动的工作更多,所以相对可能发病率稍高,但这并非绝对,女性在相应职业中也可能患腱鞘炎。
五、生活方式因素
1.缺乏正确手部姿势:日常生活中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手部姿势,如弯腰驼背使用手机、电脑时手部过度前伸等,会使手部肌腱和腱鞘的受力不均衡,增加腱鞘炎的发病风险。不正确的姿势会改变肌腱在腱鞘内的正常滑动轨迹,导致局部摩擦增加,久而久之引发炎症。
2.缺乏运动与锻炼:长期缺乏手部的运动和锻炼,会使手部肌肉力量减弱,肌腱和腱鞘的稳定性下降,容易发生损伤和炎症。适当的手部运动可以增强肌腱和腱鞘周围的肌肉力量,维持其正常的力学平衡,缺乏运动则会打破这种平衡,增加腱鞘炎的发生几率。
六、病史因素
1.既往有腱鞘炎病史:如果曾经患过腱鞘炎,那么再次发生腱鞘炎的风险会增加。因为既往的炎症损伤可能导致腱鞘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局部组织的修复不完全,容易再次受到刺激而引发炎症复发。例如,曾经患过屈指肌腱腱鞘炎的患者,在相同或相似的诱因下,更容易再次出现腱鞘炎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