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是因心脏瓣膜结构或功能异常致心脏病,部分患者有胸痛症状,其机制与心脏负荷改变致心肌缺血缺氧等有关,胸痛有特定部位、性质等特点,还伴呼吸困难、乏力、心悸等其他常见症状,不同人群如老年、年轻、女性及有基础病史者胸痛表现有差异,需综合考虑鉴别诊断并及时检查治疗。
一、心脏瓣膜病相关胸痛的特点及机制
1.病因机制
当心脏瓣膜病导致心脏负荷改变时,可能引发胸痛。例如主动脉瓣狭窄时,左心室向主动脉射血受阻,左心室肥厚,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可引起心绞痛样胸痛。这是因为心肌缺血缺氧,刺激心脏内的痛觉感受器,通过神经传导引发胸痛感觉。
二尖瓣反流时,左心房容量负荷增加,后期可能影响心脏的整体功能,也可能导致心肌供血等出现异常情况,从而引发胸痛。
2.胸痛特点
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疼痛性质可为压榨性、闷痛、刺痛等。疼痛发作时间不一,可能在活动后加重,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情况因个体和病情而异,部分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可改善,但也有部分患者效果不明显。
二、心脏瓣膜病的其他常见症状
1.呼吸困难
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左心瓣膜病变时,早期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甚至急性肺水肿。例如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受阻,左心房压力升高,肺静脉回流受阻,肺淤血逐渐加重,导致患者活动耐量下降,出现呼吸困难,且病情严重时在休息状态下也可出现呼吸困难。
右心瓣膜病变时,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的症状,如下肢水肿、腹胀、食欲减退等,这是因为右心功能不全,体循环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体循环相关脏器和组织所致,也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尤其是在活动后加重。
2.乏力
患者常感到全身无力、疲倦。这是由于心脏瓣膜病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能量供应减少,从而引起乏力症状。无论是左心还是右心瓣膜病,随着病情发展,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耐力。
3.心悸
患者可自觉心跳加快、心慌或心脏跳动节律异常。心脏瓣膜病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从而出现心悸症状。例如二尖瓣狭窄患者后期容易并发心房颤动,此时患者会明显感觉到心悸不适。
三、不同人群心脏瓣膜病胸痛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老年人群
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病导致的胸痛可能不典型,因为老年人的痛觉神经敏感性可能下降,胸痛表现可能不如年轻人典型,可能仅表现为胸部不适、憋闷等。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这会增加胸痛鉴别诊断的难度。在面对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的胸痛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以明确胸痛的原因是心脏瓣膜病本身还是合并其他疾病引起。
2.年轻人群
年轻患者的心脏瓣膜病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病,胸痛可能相对较为典型。年轻人群的心脏瓣膜病可能有不同的病因,如先天性心脏瓣膜发育异常等。对于年轻患者的胸痛,要重视心脏瓣膜病的排查,因为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后非常重要。年轻患者可能因胸痛而影响生活和工作,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心脏超声等,以明确心脏瓣膜的情况。
3.女性人群
女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胸痛表现可能与男性有一定差异,但总体遵循心脏瓣膜病胸痛的一般特点。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对心脏功能有一定影响,可能会影响心脏瓣膜病相关胸痛的表现和病情进展。女性患者在出现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因为早期发现心脏瓣膜病并进行干预对于保障女性的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4.有基础病史人群
对于本身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出现胸痛时更要警惕心脏瓣膜病的可能。因为基础病史可能掩盖或混淆心脏瓣膜病相关胸痛的表现。例如,本身有冠心病的患者出现胸痛时,需要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来明确是否同时合并心脏瓣膜病,以便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这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