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肥大怎么回事
子宫肥大是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厚度超2.5cm伴不同程度子宫出血的疾病,常见原因有多产妇慢性子宫复旧不全、卵巢功能障碍、炎症、盆腔淤血、子宫肌层血管硬化等;临床表现有月经改变、下腹坠胀腰背酸痛、白带增多等;诊断靠妇科检查、B超检查、病理检查;治疗原则为无症状者定期复查,有症状者分药物和手术治疗;不同人群如育龄、围绝经期、老年女性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其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需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相应诊断、治疗及监测以保障生殖健康。
一、子宫肥大的定义
子宫肥大是指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厚度超过2.5cm以上,伴有不同程度子宫出血的一种疾病。
二、子宫肥大的常见原因
1.多产妇慢性子宫复旧不全:多产妇的子宫肌层内弹力纤维组织在平滑肌间及血管周围增生,致使子宫肥大。例如,多次分娩的女性,子宫肌层反复受到刺激,发生适应性改变,容易出现子宫肥大情况。
2.卵巢功能障碍:雌激素持续刺激,可使子宫肌层肥厚。常见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者,雌激素长期作用,子宫肌层增厚。
3.炎症引起
慢性子宫肌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子宫慢性肌炎等炎症会引起子宫肌层内胶原纤维增生,使子宫纤维化,导致子宫肥大。
慢性宫颈炎:长期的慢性宫颈炎刺激,可引发子宫肥大。炎症长期存在,刺激子宫组织,导致子宫肌层增厚。
4.盆腔淤血:引起子宫结缔组织增生,亦可致子宫肥大。比如一些患有盆腔静脉回流不畅疾病的患者,盆腔处于淤血状态,进而影响子宫,导致子宫肥大。
5.子宫肌层血管硬化:原发性子宫血管病变等原因可导致子宫肌层血管硬化,引起子宫肥大。
三、子宫肥大的临床表现
1.月经改变:主要表现为月经量过多,持续天数延长;也有表现为周期缩短至20天左右,经量及持续天数无明显改变;或表现为月经期延长,但经量不多。例如,部分患者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甚至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表现。
2.下腹坠胀、腰背酸痛: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坠胀感及腰骶部酸痛,在月经期、劳累后加重。比如长时间站立或劳累后,腰骶部酸痛感明显加剧。
3.白带增多:因慢性炎症刺激,患者白带可呈脓性,伴有臭味;或白带呈淡黄色黏液状,质地黏稠。
四、子宫肥大的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可发现子宫呈均匀增大,肌层肥厚,一般如孕8-12周大小,但外形保持规则。例如,子宫质地较坚韧,双侧附件多无异常。
2.B超检查:B超可显示子宫肌层增厚,回声均匀。能明确子宫的大小及肌层厚度等情况,是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例如,通过B超可测量子宫各径线,判断是否存在子宫肥大及肥大的程度。
3.病理检查:对于少数情况不典型的患者,可进行宫颈活检等病理检查,以排除子宫恶性肿瘤等病变。病理检查可明确子宫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
五、子宫肥大的治疗原则
1.无症状者:一般无需治疗,但需定期复查,观察子宫情况变化。比如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
2.有症状者
药物治疗:针对由炎症引起的子宫肥大,可适当使用抗炎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子宫肥大明显且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子宫切除术等,但手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六、不同人群子宫肥大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育龄女性若患有子宫肥大,可能会影响生育,如导致受孕困难、增加流产风险等。因此,育龄女性发现子宫肥大后,需积极就医,评估生育相关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例如,若有生育计划,需提前与医生沟通,了解子宫肥大对生育的具体影响及应对措施。
2.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出现子宫肥大,需警惕是否有恶性病变可能,应密切观察月经变化等情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因为围绝经期是妇科肿瘤的高发时期,子宫肥大可能掩盖或伴随其他病变,所以要加强监测。
3.老年女性:老年女性子宫肥大相对较少见,若出现需排查是否有恶性肿瘤等情况。同时,老年女性身体机能下降,在治疗时需更加注重整体状况的评估,选择相对温和的治疗方式,确保患者身体能够耐受。
子宫肥大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不同人群需根据其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诊断、治疗及监测,以保障女性的生殖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