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手术怎么做
胆囊炎手术主要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两种类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常用微创术式,具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开腹适用于复杂情况。适应证包括急性胆囊炎经保守治疗无效及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的慢性胆囊炎。手术存在出血、胆管损伤、感染等风险,术后需密切观察特殊人群,根据恢复情况调整饮食和活动量。
一、胆囊炎手术的常见类型
胆囊炎手术主要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微创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开腹胆囊切除术则适用于一些复杂情况,如炎症严重粘连广泛等。
(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一般状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老年患者,要更细致地评估其器官功能储备情况;女性患者要考虑月经周期等因素对手术的影响。生活方式方面,若患者有吸烟史,需建议其术前戒烟,以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肠道准备:一般术前需要进行肠道清洁准备,以减少术中污染的风险。
麻醉准备: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进行麻醉前的相关评估和准备。
2.手术操作过程
患者一般采取仰卧位,在腹部建立几个穿刺孔,通过穿刺孔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腹腔镜可以清晰地显示胆囊及周围组织的情况,然后通过器械分离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将胆囊切除,最后取出胆囊并处理穿刺孔。整个手术过程在腹腔镜的监视下进行,操作相对精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
3.术后恢复
术后患者恢复相对较快,一般术后6-8小时可少量饮水,如无不适可逐渐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术后疼痛相对较轻,可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和减少肺部并发症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恢复速度可能有所差异,老年患者恢复相对较慢,需要加强护理和监测。
(二)开腹胆囊切除术
1.术前准备
基本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前评估,但对于开腹手术,更要注意患者的全身状况,因为开腹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如患者有营养不良情况,需在术前适当纠正,以提高手术耐受性。
2.手术操作过程
一般采用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或右上腹旁正中切口等,切开腹壁后,逐层进入腹腔,显露胆囊,分离胆囊管、胆囊动脉并结扎,然后切除胆囊,缝合腹壁切口。该手术方式视野相对开阔,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长。
3.术后恢复
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情况等。患者术后疼痛相对较明显,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可能较长,需要注意胃肠减压等对症支持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或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加强监测和护理。
二、胆囊炎手术的适应证
1.急性胆囊炎
对于急性胆囊炎经保守治疗无效,如腹痛持续不缓解、出现腹膜炎体征(如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伴有高热、白细胞明显升高等情况,需考虑手术治疗。不同年龄患者对病情的耐受不同,老年患者可能病情进展相对隐匿,更要密切观察,一旦符合手术指征需及时手术。
2.慢性胆囊炎
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也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患者经常出现右上腹隐痛、饱胀不适等症状,影响日常饮食和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如应用利胆药物等)效果不理想时,可考虑手术。
三、胆囊炎手术的风险及注意事项
1.手术风险
出血风险:在分离胆囊管和胆囊动脉时,可能出现出血情况,尤其是炎症严重导致解剖结构不清时,出血风险增加。不同患者的凝血功能不同,有基础凝血障碍的患者出血风险更高。
胆管损伤风险:腹腔镜手术中由于操作空间相对较小,可能出现胆管损伤,开腹手术也存在一定的胆管损伤风险。胆管损伤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后续一系列胆道相关问题。
感染风险:包括腹腔内感染、切口感染等。术后患者免疫力相对下降,尤其是老年患者和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
2.注意事项
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腹部症状和体征,如有无腹痛复发、发热、黄疸等情况。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不同,术后护理和观察要更加细致,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同时,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调整饮食和活动量,促进患者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