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体征
急性阑尾炎常见体征包括压痛(多位于麦氏点,但小儿、老人、孕妇、肥胖患者及盲肠后位阑尾炎时可能不典型)、反跳痛(炎症波及壁腹膜表现,不同年龄段和身体状况有影响)、腹肌紧张(程度与炎症严重程度有关,小儿和孕妇表现不典型)、结肠充气试验(阳性提示阑尾可能有炎症,肥胖患者和小儿操作有难度)、腰大肌试验(阳性提示阑尾特定位置,孕妇不太适用,小儿需家长协助)、闭孔内肌试验(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小儿和老人可能因关节活动度受限影响效果);特殊人群体征特点及注意事项为小儿体征不典型、病情发展快需密切观察,老人体征隐匿且常合并基础病要综合诊断,孕妇阑尾位置改变体征不同需与孕期疾病鉴别,肥胖患者体征检查难需结合影像学检查。
一、急性阑尾炎的常见体征
1.压痛: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重要的体征,通常位于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但在小儿、老人、孕妇、肥胖患者及盲肠后位阑尾炎时,压痛点可能不典型。小儿的腹壁较薄,压痛相对容易发现,但由于小儿不能准确表述疼痛部位,需要医生仔细检查。老人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压痛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孕妇由于子宫增大,阑尾的位置可能发生改变,压痛点也会相应上移。肥胖患者腹部脂肪较厚,可能影响压痛的检查,需要更用力按压才能察觉。
2.反跳痛:又称Blumberg征,是壁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当医生用手指缓慢压迫腹部后迅速抬手,患者会感到疼痛加剧,提示炎症已波及壁腹膜。反跳痛的程度和范围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在判断反跳痛时,不同年龄段和身体状况也有影响。小儿可能因为害怕而不配合检查,需要医生安抚患儿情绪后再进行。老人和体质较弱者的反跳痛可能不如青壮年明显。
3.腹肌紧张:阑尾炎症刺激可引起局部腹肌紧张,程度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有关。在单纯性阑尾炎时,腹肌紧张可能较轻;而在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时,腹肌紧张更为明显,可呈“板状腹”。小儿的腹肌发育尚未完善,腹肌紧张可能不如成人典型。孕妇由于子宫的影响,腹壁肌肉被拉伸,腹肌紧张的表现可能不那么显著。
4.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征):患者仰卧位,医生用右手压迫左下腹,再用左手挤压近侧结肠,结肠内气体可传至盲肠和阑尾,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阑尾可能存在炎症。此试验对于肥胖患者和小儿可能有一定难度,肥胖患者腹部脂肪厚,操作时可能需要更大的力度;小儿可能因不配合而影响结果判断。
5.腰大肌试验:患者左侧卧位,使右大腿后伸,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盲肠后位或腹膜后位。该试验对于孕妇可能不太适用,因为孕妇的身体姿势受限,且子宫的位置会影响试验结果。小儿进行此试验时需要家长协助固定体位。
6.闭孔内肌试验:患者仰卧位,使右髋和右大腿屈曲,然后被动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此试验在不同年龄段和身体状况下的操作和判断基本相似,但小儿和老人可能因关节活动度受限而影响试验效果。
二、特殊人群体征特点及注意事项
1.小儿:小儿急性阑尾炎体征可能不典型,因为小儿表达能力有限,且腹肌发育不完善,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可能不如成人明显。在检查时需要耐心、轻柔,可采用游戏等方式分散患儿注意力,以获得更准确的体征。同时,小儿病情发展较快,容易发生穿孔等并发症,一旦怀疑急性阑尾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老人:老人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体征可能相对隐匿,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可能不明显。而且老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难度。在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和检查结果,避免漏诊。
3.孕妇:孕妇由于子宫增大,阑尾位置发生改变,体征也会有所不同。压痛点可能上移,且由于腹壁肌肉被拉伸,腹肌紧张不典型。同时,孕妇的生理变化可能影响炎症的发展和体征的表现。在诊断时需要特别注意与其他孕期疾病相鉴别,避免延误病情,必要时可借助超声等辅助检查。
4.肥胖患者:肥胖患者腹部脂肪厚,体征检查难度较大,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可能不明显。在检查时需要更用力按压,但要注意避免用力过猛引起患者不适。对于肥胖患者,可能需要结合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