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什么引起的
胆囊炎的发生与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及其他因素有关。胆囊管梗阻常见结石(约80%-90%由胆囊结石阻塞,非结石性少见)、其他如扭曲等;细菌感染多在胆囊管梗阻基础上,病原菌经多种途径入侵;其他因素包括年龄(老年易发病,儿童少见)、性别(女性高于男性)、生活方式(高脂、肥胖、缺乏运动等)、病史(既往胆囊病、其他系统病等)。
一、胆囊管梗阻
1.结石梗阻
胆囊结石是引起胆囊炎最常见的原因。约80%-90%的胆囊炎是由胆囊结石阻塞胆囊管所致。胆囊结石可刺激胆囊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同时结石阻塞胆囊管后,胆囊内胆汁排出受阻,胆汁淤积,进一步加重胆囊的炎症。例如,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胆囊炎患者中,合并胆囊结石的比例较高,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会反复摩擦胆囊壁,导致胆囊黏膜损伤,引发炎症。
非结石性的胆囊管梗阻相对较少见,可能与寄生虫(如蛔虫)、胆囊管狭窄等因素有关。蛔虫进入胆囊管可引起梗阻,导致胆囊内压力升高,胆汁淤积,引发胆囊炎。
2.其他原因引起的胆囊管梗阻
胆囊管扭曲、胆囊管周围的肿大淋巴结或肿瘤压迫等也可能导致胆囊管梗阻。例如,一些腹腔内的肿瘤可能侵犯胆囊管周围组织,引起梗阻,进而引发胆囊炎。但这类情况相对较为罕见。
二、细菌感染
1.病原菌入侵
当胆囊管梗阻后,胆囊内环境发生改变,有利于细菌滋生。常见的病原菌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厌氧菌等。细菌可通过血行感染、邻近器官感染蔓延或肠道细菌逆行进入胆囊等途径引起感染。例如,血行感染时,细菌可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胆囊,在胆囊内繁殖,引发炎症;邻近器官如十二指肠、结肠的炎症可蔓延至胆囊,导致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时,细菌感染多为继发性,在胆囊管梗阻的基础上发生。而慢性胆囊炎的细菌感染可能与长期的胆囊炎症刺激、胆囊功能异常有关,细菌持续存在或反复感染加重胆囊的慢性炎症状态。
三、其他因素
1.年龄与性别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胆囊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一定变化,老年人胆囊壁增厚、弹性降低,胆汁排空功能减退,更容易发生胆囊管梗阻,从而增加胆囊炎的发病风险。例如,研究发现,50岁以上人群胆囊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群。儿童胆囊炎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因先天性胆囊管异常、感染等原因发病,儿童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在治疗上要考虑儿童的耐受性等因素。
性别:女性胆囊炎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的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女性在妊娠、口服避孕药等情况下,激素水平的改变会影响胆囊的收缩功能,导致胆汁排空不畅,增加胆囊结石形成的风险,进而引发胆囊炎。例如,有研究表明,育龄期女性胆囊炎的发病率比同龄男性高。
2.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长期高脂饮食是胆囊炎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脂饮食可导致胆汁中胆固醇、胆盐的比例失调,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从而引起胆囊管梗阻,引发胆囊炎。例如,经常食用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食物的人群,胆囊结石的发生率较高,进而患胆囊炎的风险增加。而长期低纤维饮食也可能影响胆囊的正常排空功能,增加胆囊炎的发病几率。
肥胖:肥胖者体内脂肪代谢紊乱,胆固醇合成增加,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容易形成胆囊结石,肥胖是胆囊结石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胆囊结石又是胆囊炎的主要诱因,所以肥胖人群患胆囊炎的风险较高。例如,肥胖指数(BMI)大于30的人群,胆囊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的人,胆囊收缩功能可能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导致胆汁淤积,增加胆囊结石形成和胆囊炎发病的可能性。例如,长期久坐的办公室人群,相比经常运动的人群,胆囊炎的发病风险更高。
3.病史因素
既往胆囊疾病史:有过胆囊息肉、胆囊慢性炎症等病史的患者,胆囊的结构和功能已经存在一定异常,更容易发生胆囊管梗阻或再次出现炎症反应,从而增加胆囊炎的发病风险。例如,有胆囊息肉病史的患者,息肉可能会影响胆囊的正常排空,或者息肉表面容易滋生细菌,引发炎症。
其他系统疾病史: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与胆囊炎的发生有关。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紊乱,可能影响胆囊的神经调节和收缩功能,导致胆汁排空异常,增加胆囊炎的发病风险;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功能异常,胆汁分泌和代谢紊乱,也容易出现胆囊结石和胆囊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