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折康复训练怎么做
骨折后按早期(1-2周)、中期(3-6周)、后期(6周以上)分阶段进行康复训练,早期包括手指屈伸、肩部和肘部运动;中期有手腕关节活动度、握力训练;后期是全面关节活动度、力量强化训练,整个过程要定期复查,出现异常立即停训咨询医生。
一、早期康复训练(骨折后1-2周)
1.手指屈伸训练
受伤手腕保持固定的情况下,主动进行手指的屈伸动作。每天可进行3-4次,每次每个手指屈伸10-15次。这有助于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因为骨折后手部活动减少容易导致手指关节灵活性下降,而手指的屈伸运动可以维持关节的基本活动度,其原理是通过肌肉的收缩舒张带动手指关节活动,改善局部血液供应。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二次损伤;对于老年患者,要根据其身体状况适当调整次数和力度,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且能耐受为度。
2.肩部和肘部运动
进行肩部的耸肩、绕环运动以及肘部的屈伸运动。肩部耸肩每次可做10-15次,绕环可顺时针和逆时针各做5-10圈;肘部屈伸每天可进行2-3组,每组10-15次。肩部和肘部运动可以避免上肢其他关节因手腕骨折而出现活动受限的情况,通过肩部和肘部的活动,维持上肢整体的关节活动范围,其机制是利用肩部和肘部的肌肉骨骼系统的联动,保持关节的正常生理活动。儿童患者在进行肩部绕环时要注意动作幅度,避免过大导致肩部肌肉拉伤;老年患者则要缓慢进行运动,防止因骨质疏松等问题加重损伤。
二、中期康复训练(骨折后3-6周)
1.手腕关节活动度训练
在医生允许下,逐渐开始进行手腕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手腕屈伸可缓慢进行,每次屈伸幅度从小逐渐增大,每天3-4次,每次10-15次;手腕旋转可顺时针和逆时针各做5-10圈。此阶段开始增加手腕关节的活动度训练是因为骨折断端有了一定的稳定性,通过逐渐增加手腕关节的活动可以促进骨折部位周围组织的修复和关节功能的恢复。对于有骨质疏松病史的老年患者,进行手腕关节活动度训练时要特别注意力度,避免因骨质脆弱导致骨折部位再次移位;儿童患者在训练时家长要在旁协助,确保动作规范且安全。
2.握力训练
使用握力器进行握力训练,开始时选择较轻的握力器,逐渐增加阻力。每天可进行3-4组,每组握10-15次。握力训练有助于增强手部肌肉力量,为手腕关节的恢复提供力量支持,通过握力器的训练可以针对性地锻炼手部的握力肌群,随着肌肉力量的增强,有利于手腕骨折康复后更好地恢复手部功能。女性患者在进行握力训练时要根据自身手部力量情况选择合适的握力器阻力,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手部肌肉劳损;儿童患者要选择适合其年龄的握力器,防止因力量过大损伤手部肌肉。
三、后期康复训练(骨折后6周以上)
1.全面关节活动度训练
进行手腕关节全方位的活动度训练,包括最大幅度的屈伸、旋转等。可以通过主动活动和借助健侧手辅助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每天进行2-3次,每次每个方向活动10-15次。此阶段全面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是为了使手腕关节恢复到接近正常的活动范围,通过充分的关节活动可以进一步促进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修复和关节功能的完全恢复,其原理是通过反复的关节活动刺激关节软骨和周围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监测血糖,因为高血糖可能会影响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训练过程中若出现手部麻木等神经病变相关症状要及时停止训练并就医;老年患者如果合并有心血管疾病,要避免过度剧烈的关节活动,防止因血压波动等情况导致心血管意外。
2.力量强化训练
增加手部和手腕的力量训练,可进行提重物(从较轻的物品开始,如0.5-1公斤的小沙袋)训练,每次提举5-10次,每天3-4次。同时还可以进行手腕的抗阻训练,使用弹力带进行手腕的屈伸和旋转抗阻练习。力量强化训练有助于恢复手腕的正常功能,使手腕能够承受日常的活动压力。对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在康复后期可以适当加快力量训练的进度,但要注意循序渐进;儿童患者在力量训练时要严格控制重物的重量,避免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
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定期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康复训练方案。如果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肿胀明显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咨询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