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出血的原因
阴道出血的原因多样,包括妊娠相关原因(如先兆流产或流产、异位妊娠、胎盘因素等)、生殖系统局部病变(如宫颈病变、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病变等)、内分泌紊乱相关原因(如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全身性疾病相关原因(如血液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等)。妊娠相关原因中,先兆流产等有不同表现及相关因素;异位妊娠有典型症状及相关诱因;胎盘因素包括前置和早剥,各有不同症状及相关风险因素。生殖系统局部病变里,宫颈病变的息肉、癌有不同出血表现及相关诱因;子宫肌瘤会致不规则出血及相关发病因素;子宫内膜病变的炎、癌有不同表现及高危因素。内分泌紊乱中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有特定人群及表现。全身性疾病里血液、肝脏疾病会因凝血等问题导致阴道出血及相关情况。
一、妊娠相关原因
1.先兆流产或流产:多发生在妊娠早期,胚胎着床不稳定等因素可导致阴道出血,同时可能伴有下腹疼痛。研究表明,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60%,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孕妇,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卵子质量下降,染色体异常概率增加。
2.异位妊娠: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典型症状为停经后腹痛与阴道出血,阴道出血一般量少呈点滴状,色暗红或深褐。异位妊娠的发生与输卵管炎症、输卵管手术史等因素相关,有过输卵管手术史的女性发生异位妊娠的风险明显升高。
3.胎盘因素
胎盘前置: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主要症状为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出血,多见于多次刮宫、剖宫产等引起子宫内膜损伤的女性,因为子宫内膜损伤后胎盘为摄取足够营养面积而延伸到子宫下段。
胎盘早剥: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轻型胎盘早剥主要症状为阴道少量出血,可伴有轻度腹痛;重型胎盘早剥可出现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和(或)腰酸、腰痛,阴道出血量较多,且病情发展迅速。孕妇有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等病史时,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增加。
二、生殖系统局部病变
1.宫颈病变
宫颈息肉:宫颈管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即在性交、妇科检查后少量阴道出血,也可表现为阴道不规则点滴出血。宫颈息肉的形成与慢性炎症刺激有关,育龄期女性多见。
宫颈癌: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中晚期为不规则阴道出血。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小于16岁等生活方式因素会增加HPV感染风险,从而增加宫颈癌发生概率,40-55岁女性为高发年龄段。
2.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黏膜下子宫肌瘤可引起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女性激素相关,育龄期女性发病率较高,且肥胖、未生育等因素会增加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
3.子宫内膜病变
子宫内膜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可导致子宫内膜充血、水肿,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常伴有下腹部疼痛、白带增多等症状,不洁性生活、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等是常见诱因,尤其多见于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
子宫内膜癌:多见于绝经后女性,但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长期无排卵、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肥胖女性体内脂肪过多会增加雌激素的储存和分泌,持续刺激子宫内膜,增加发病风险。
三、内分泌紊乱相关原因
1.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多见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女性。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尚未健全,绝经过渡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都可导致排卵异常,从而引起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出现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漓不尽的出血。
四、全身性疾病相关原因
1.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可影响凝血功能,导致阴道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患者除了阴道出血外,还可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等表现,此类疾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因素、遗传等因素有关。
2.肝脏疾病:严重肝脏疾病可影响凝血因子合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引起阴道出血。例如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可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进而出现阴道出血症状,此类患者多有长期饮酒、肝炎病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