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手术怎么做
腱鞘炎手术包括术前准备(评估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禁食禁水、术区备皮等)、手术步骤(选择麻醉方式、切口、暴露腱鞘、切开腱鞘、止血缝合)、术后护理(一般护理、伤口护理、功能锻炼)及术后康复与注意事项(康复进程及避免过早过度活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各环节需根据患者情况精准操作与护理以促进康复。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腱鞘炎的发病时间、症状变化情况,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等。例如,若患者有糖尿病,需控制好血糖水平,因为高血糖会影响伤口愈合;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和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差异较大,儿童的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对手术的耐受性可能不同,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需要更全面评估手术风险。
进行体格检查,明确腱鞘炎的部位、程度等,如触摸肿胀的部位,判断病变组织的范围等。还需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确保患者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
2.术前准备工作
患者需禁食禁水一定时间,一般成人择期手术前禁食8-12小时,禁饮4-6小时,以防止术中呕吐引起误吸。
术区皮肤准备,通常会对手术部位进行清洁和备皮,如手术部位是手部腱鞘炎,会清洁手部皮肤并剃除局部毛发等,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二、手术步骤
1.麻醉方式选择
对于简单的腱鞘炎手术,可选择局部麻醉,如在手术部位周围注射局麻药,使手术区域神经传导受到阻滞,患者在术中保持清醒,但手术部位无痛觉。对于儿童患者,若配合度差,可能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全身麻醉通过药物使患者进入无意识状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切口选择
根据腱鞘炎的部位来选择切口。例如,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多在掌横纹处做横切口,这样的切口隐蔽,有利于术后美观,同时能较好地暴露病变的腱鞘部位。
3.暴露腱鞘
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后,小心分离组织,暴露腱鞘。通过钝性和锐性分离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显露受病变影响的腱鞘,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的血管和神经。例如,在手部手术中,要特别注意保护指动脉、指神经等重要结构。
4.切开腱鞘
使用手术剪刀等器械将狭窄的腱鞘纵行切开,彻底解除腱鞘对肌腱的卡压。切开时要保证足够的长度,以防止复发,同时要注意操作的精确性,避免损伤肌腱等周围组织。
5.止血与缝合
彻底止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术区,清除残留的组织碎屑等。然后缝合切口,皮肤切口可采用间断缝合或连续缝合的方式,缝合要严密,以促进切口愈合。
三、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尤其是全身麻醉的患者,要注意苏醒情况。对于局部麻醉的患者,也要观察手术部位的情况,如有无出血、肿胀加重等。
术后患肢的体位要适当,例如手部腱鞘炎术后,可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2.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如果发现伤口有异常,如渗液增多、红肿明显等,要及时处理。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皮肤娇嫩,更要注意伤口周围皮肤的护理,避免感染。
3.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就应开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腱粘连,促进功能恢复。例如,手部腱鞘炎术后,可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但要注意活动的幅度和力度,逐渐增加活动量。儿童患者的功能锻炼需要家长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协助进行,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配合程度合理安排锻炼计划。一般来说,术后1-2天可开始进行轻度的手指活动,随着恢复逐渐增加活动强度。
四、术后康复及注意事项
1.康复进程
术后康复的时间和程度与腱鞘炎的严重程度、患者的个体差异等有关。一般来说,经过数周的康复,患者的手指等部位的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在康复过程中,要定期复查,通过医生的检查来评估康复进展情况,如通过体格检查观察肌腱的活动度、力量等。
2.注意事项
患者要避免术后过早进行过度的患肢活动,防止腱鞘再次粘连或损伤。同时,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有利于身体恢复。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按照糖尿病的饮食和治疗方案进行管理,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整体康复。女性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要注意避免手部过度劳累,尤其是从事需要频繁使用手部的工作时要适当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