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冠心病怎么治比较好
冠心病的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危险因素控制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生活方式上要合理饮食控制热量等、适度运动选合适强度时间、戒烟限酒;药物有抗血小板、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等;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老年、女性及有特殊病史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生活方式干预
1.合理饮食:
控制热量摄入:根据年龄、性别、体重等调整每日总热量,避免超重或肥胖。对于成年男性,若体重正常且从事轻体力劳动,每日热量摄入可控制在约2000-2500千卡;成年女性可控制在1500-2000千卡左右。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饱和脂肪酸每日摄入量应低于总热量的10%,胆固醇每日摄入量低于300毫克。例如,应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适量摄入鱼类、去皮禽类、豆类等优质蛋白。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有益,每周可吃2-3次深海鱼。
2.适度运动:
运动强度: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一般可通过心率来把握,运动时的心率(次/分钟)≈170-年龄。例如,50岁的人运动时心率应控制在约120次/分钟左右。运动形式可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也可将两者结合。
运动时间:每次运动时间可逐渐增加,从10-15分钟开始,逐渐延长至30分钟以上。
3.戒烟限酒:
戒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应彻底戒烟,避免二手烟暴露。
限酒: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酒精量换算公式为:饮酒量(ml)×酒精浓度(%)×0.8=酒精克数。例如,38度的白酒,男性每日饮用不超过50ml(25克酒精),女性不超过30ml(15克酒精)。
二、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一般适用于无禁忌证的早期冠心病患者,可长期服用。
氯吡格雷:对于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或存在阿司匹林禁忌证的患者,可选用氯吡格雷。
2.他汀类药物:
这类药物具有调脂、稳定斑块等作用。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LDL-C目标值一般应低于1.8mmol/L,对于高危患者可能需要更低。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3.β受体阻滞剂:
如美托洛尔等,可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适用于有胸痛等症状的早期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合并高血压、心率偏快的患者。
三、危险因素控制
1.控制血压:
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常用的降压药物有ACEI类(如依那普利)、ARB类(如氯沙坦)、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等。
2.控制血糖: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早期冠心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10mmol/L以下。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如二甲双胍、胰岛素等)来控制血糖。
3.控制血脂:
除了使用他汀类药物外,还应关注其他血脂指标,如甘油三酯等。若甘油三酯升高,可根据情况选用贝特类等药物进行治疗,使甘油三酯水平控制在合适范围。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更加谨慎。药物选择上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和老年人的肝肾功能。例如,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时,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出血倾向。生活方式干预方面,运动要更加温和,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心脑血管意外。
2.女性患者:
女性冠心病患者在激素变化等方面与男性有所不同。在药物治疗时,要考虑激素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生活方式上,要关注更年期女性的特殊健康需求,如适当增加钙的摄入以预防骨质疏松等。
3.有特殊病史患者:
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可能会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应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胃肠道症状。对于有肝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等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