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
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包括心房率通常150-200次/分钟且多规整、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及存在不同房室传导比例;不同类型房性心动过速有差异,自律性者起始和终止有温醒和冷却现象、折返性者发作可被房性期前收缩诱发或终止、紊乱性者心房率100-130次/分钟且P波形态多样不规则;与其他类似心律失常鉴别需依据P波形态、心房率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对其心电图诊断有影响,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病史者及不同生活方式者有不同表现。
一、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1.心房率:通常在150~200次/分钟,多数情况下心房率规整,这是因为房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心房特定部位,其激动发放具有相对规律的频率。例如,通过大量临床心电图研究发现,大部分房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房率处于此范围区间。
2.P波形态: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因为其起源于心房非窦房结部位。如果起源于心房上部,P波形态可能直立;起源于心房下部时,P波形态可能倒置等。不同起源部位的房性心动过速P波形态有特征性表现,可通过P波形态初步判断房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
3.房室传导情况:存在不同的房室传导比例,常见2:1、3:1等房室传导。比如在心电图上可能看到每2个心房激动下传1个至心室,或者每3个心房激动下传1个至心室等情况,这是由于房性心动过速时房室结存在一定的生理性传导阻滞机制。
二、不同类型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差异
1.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率多在150~200次/分钟,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常起源于右心房上部。心电图上P波频率相对稳定,起始时P波频率逐渐加快(温醒现象),终止时逐渐减慢(冷却现象)。
2.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率也多在150~200次/分钟,P波形态有其特征性,根据折返环路的不同P波形态有所差异。其发作可被房性期前收缩诱发或终止,心电图表现为P波规律出现,且P波之间的关系有特定规律。
3.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率通常在100~130次/分钟,P波形态多样,有3种或3种以上不同形态的P波,心房率不规则,这是因为存在多个异位心房起搏点,激动频率和发放时间不一致导致。
三、与其他类似心律失常的心电图鉴别
1.与窦性心动过速鉴别:窦性心动过速时P波形态为窦性P波形态,心房率一般不超过160次/分钟(成人),而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率多在150~200次/分钟且P波形态异常。
2.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鉴别: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P波往往埋藏于QRS波群内不易辨认,心房率一般在150~250次/分钟,而房性心动过速可清晰看到P波形态异常且有自身特点。
3.与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广义上包括房性心动过速等,但具体鉴别需依据P波情况、房室传导等心电图特征,房性心动过速有独特的P波形态及心房率等表现可与其他室上性心动过速相区分。
四、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对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诊断的影响及特殊情况考虑
1.年龄因素:儿童房性心动过速可能有其自身特点,比如新生儿房性心动过速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等相关,心电图表现可能在P波形态、心房率等方面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儿童特定的心脏生理特点进行判断。老年人房性心动过速可能合并其他基础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心电图表现可能受基础疾病影响而有一些复杂情况。
2.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性别本身对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基本无特异性影响,但在一些与激素相关的特殊情况,如女性围绝经期,可能因激素水平变化影响心脏电生理而出现一些心电图表现的细微差异,但总体不是诊断的关键区分点。
3.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诱发房性心动过速,此时心电图表现可能在原有基础上有变化,或者更容易出现房性心动过速相关的心电图特征。比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出现房性心动过速时,心电图上心房率等可能更易呈现典型的房性心动过速表现。
4.病史因素:有器质性心脏病病史者,如既往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肌病等病史,发生房性心动过速时心电图可能会有相应的继发改变,如ST-T改变等,同时其房性心动过速的类型和心电图表现可能与无基础心脏病者有所不同,需要结合既往病史综合判断。例如有心肌病病史者出现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上可能更易出现P波形态异常且伴有心肌缺血相关的ST-T改变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