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制定个体化方案,药物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手术治疗有相应指征和方式,还需进行营养支持及生活方式调整,如休息活动、饮食调整等,以改善病情、促进康复。
一、药物治疗
(一)氨基水杨酸制剂
1.柳氮磺吡啶: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适用于轻、中度患者或重度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缓解者。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结合后的5-氨基水杨酸在肠道局部发挥抗炎作用有关,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形成,从而减轻肠道炎症。
2.美沙拉嗪:包括口服制剂和灌肠剂等。口服美沙拉嗪通过在肠道内缓慢释放发挥作用,灌肠剂则直接作用于直肠和乙状结肠部位,局部抗炎效果较好,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直肠乙状结肠的患者,能有效缓解腹泻、腹痛等症状。
(二)糖皮质激素
1.适用情况:适用于氨基水杨酸制剂疗效不佳的中度及重度患者,以及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常用药物有泼尼松、泼尼松龙等。其作用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来迅速缓解症状。
2.特殊人群考虑:对于儿童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需谨慎评估,因为长期使用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等,应根据病情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可能存在的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风险,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骨密度等指标。
(三)免疫抑制剂
1.硫唑嘌呤:适用于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依赖的慢性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免疫反应,通过干扰嘌呤代谢发挥作用。但使用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常规等指标,因为可能会引起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2.巯嘌呤:与硫唑嘌呤作用类似,可用于上述类似情况的患者,同样需要关注血液系统等方面的不良反应。
二、生物制剂治疗
(一)英夫利西单抗
1.作用机制:是一种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通过与TNF-α特异性结合,阻断其与细胞表面TNF受体结合,从而发挥抗炎作用。适用于对传统治疗药物(如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无效、不耐受或有禁忌证的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2.特殊人群:儿童患者使用需谨慎,目前关于儿童溃疡性结肠炎使用英夫利西单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据相对有限,应在严格评估病情后,由专业医生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老年患者使用时也需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等情况。
三、手术治疗
(一)手术指征
1.大出血: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法控制的大量出血。
2.穿孔:出现肠穿孔等紧急情况。
3.中毒性巨结肠:病情严重,出现中毒性巨结肠,经内科治疗无效。
4.癌变:发生癌变时需行手术治疗。
5.难治性病例:对于长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也可考虑手术治疗。
(二)手术方式
1.全结肠切除加回肠造口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适用于病变广泛、病情严重的患者。将整个结肠切除,然后行回肠造口,使粪便通过造口排出体外。
2.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对于病变局限在直肠乙状结肠的患者,在切除病变肠段后,利用回肠制作贮袋与肛管吻合,保留患者的排便功能,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技术要求,需要严格评估患者情况。
四、其他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
(一)营养支持
1.适用情况:对于病情较重、营养不良的患者,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可通过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的方式补充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肠道黏膜修复。
2.特殊人群:儿童患者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营养支持尤为重要,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精确计算营养需求;老年患者营养支持也需注意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兼顾其消化吸收功能等情况。
(二)生活方式调整
1.休息与活动: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但也可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等,以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对于病情活动期的患者,需适当增加休息时间。
2.饮食调整:急性发作期患者应进食易消化、少纤维素、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牛奶、乳制品等可能加重腹泻的食物;缓解期患者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仍需注意饮食规律和营养均衡。
总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年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并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