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的原由
先兆流产受多种因素影响,遗传因素方面夫妻双方染色体异常可致胚胎发育异常引发先兆流产;内分泌因素中黄体功能不全使孕酮不足、甲状腺功能异常影响妊娠易致先兆流产;感染因素里细菌(如支原体、衣原体)、病毒(如风疹病毒等)感染可通过不同途径引发先兆流产;解剖因素中子宫畸形、宫腔粘连影响胚胎着床发育易致先兆流产;免疫因素中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免疫异常、同种免疫异常可引发先兆流产;生活方式因素里吸烟饮酒、过度劳累会增加先兆流产风险;病史因素中既往流产史、慢性疾病史未控制好也会使先兆流产风险升高。
内分泌因素
黄体功能不全:黄体分泌的孕酮对维持妊娠至关重要。如果黄体功能不全,孕酮分泌不足,就不能为胚胎着床和发育提供良好的子宫内环境,从而增加先兆流产的风险。女性体内孕酮水平在早孕期应该逐渐升高,若检测发现孕酮水平低于正常范围,且伴有阴道少量流血、下腹隐痛等先兆流产表现,需考虑黄体功能不全的可能。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都可能影响妊娠。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母体代谢率降低,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而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过高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刺激子宫收缩等,增加先兆流产的发生几率。例如,临床研究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孕妇发生先兆流产的风险较正常孕妇有所升高。
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一些细菌感染可通过不同途径影响妊娠。例如,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孕妇感染后可能引起子宫内膜炎等,炎症刺激子宫,导致子宫收缩,进而引发先兆流产。有研究显示,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先兆流产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
病毒感染:如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这些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导致胚胎停止发育或先兆流产。例如,孕妇在早孕期感染风疹病毒,约10%-20%的胎儿会出现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同时孕妇发生先兆流产的风险增加。
解剖因素
子宫畸形:常见的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双角子宫等。子宫的形态异常会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空间,使得胚胎种植不稳定,从而增加先兆流产的发生风险。例如,纵隔子宫患者由于宫腔内存在纵隔,占据了正常的宫腔空间,胚胎着床后容易因为空间不足等原因出现先兆流产症状。
宫腔粘连:宫腔粘连会导致宫腔容积减小,影响胚胎的生长环境。如果宫腔粘连程度较重,胚胎着床后营养供应和生长空间受限,就可能引发先兆流产。宫腔粘连多与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清宫术等)有关,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出现先兆流产时需考虑宫腔粘连的可能。
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免疫异常: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可能攻击胎盘组织,影响胎盘的正常功能,导致胎盘血流灌注不足,进而引发先兆流产。研究发现,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孕妇发生先兆流产的比例高于正常人群。
同种免疫异常:母体对胚胎的免疫耐受失衡也可能导致先兆流产。正常妊娠时,母体免疫系统对胚胎这种半同种异体抗原能够产生适当的免疫耐受,若这种耐受机制发生异常,母体免疫系统将胚胎视为外来物进行攻击,从而引起先兆流产。例如,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异常增高可能参与了同种免疫异常导致先兆流产的过程。
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饮酒:孕妇长期吸烟或大量饮酒会增加先兆流产的风险。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以及酒精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导致胚胎发育不良,引发先兆流产。有研究表明,吸烟孕妇发生先兆流产的几率是不吸烟孕妇的数倍;过量饮酒的孕妇,其胎儿畸形和先兆流产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
过度劳累:孕妇在早孕期如果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时间站立或过度劳累等,可能会导致身体疲劳,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引起子宫收缩,增加先兆流产的发生风险。例如,一些从事高强度体力工作的孕妇,相比生活方式较为规律、劳逸结合的孕妇,先兆流产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病史因素
既往流产史:既往有多次流产史的孕妇再次发生先兆流产的风险较高。这可能与多次流产对子宫造成的损伤、免疫状态的改变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既往有2次及以上流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先兆流产的发生率较初产妇明显升高。
慢性疾病史:孕妇本身患有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如果病情控制不佳,也会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增加先兆流产的发生几率。例如,患有未控制好的糖尿病的孕妇,高血糖环境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先兆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