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症状和体征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有症状表现和体征表现,症状表现包括劳力性、夜间阵发性、端坐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心悸,乏力疲倦;体征表现有心脏杂音(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有不同杂音特点)、二尖瓣面容、肝脏肿大、水肿、脉搏异常等。
一、症状表现
(一)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早期多在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这是由于心脏瓣膜病变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限,活动时身体需氧量增加,而心脏不能充分满足,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患者,随着病情进展,活动耐量逐渐下降。年龄较大者可能因基础心肺功能储备降低,更容易在较轻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年轻患者若本身活动量较大,也会较早表现出该症状。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夜间睡眠中突然因呼吸困难憋醒,被迫坐起,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缓解,重者可伴有咳嗽、咳痰,甚至咯粉红色泡沫痰,这与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且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支气管收缩有关,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主动脉瓣病变等都可能引起,女性患者在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可能在特定生理期更易出现该表现。
3.端坐呼吸:病情进一步加重时,患者常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是肺淤血达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各种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后期都可能出现,生活方式久坐、肥胖等可能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端坐呼吸的发生风险。
(二)咳嗽、咯血
1.咳嗽:多为干咳,在活动后或夜间加重,是由于支气管黏膜淤血或左心房增大压迫支气管所致,二尖瓣狭窄患者较为常见,长期吸烟的患者可能因呼吸道刺激因素增加,咳嗽症状更明显。
2.咯血:可表现为痰中带血、大量咯血等。痰中带血多因支气管黏膜微血管破裂;大量咯血常见于严重二尖瓣狭窄,是因支气管静脉与肺静脉侧支循环破裂出血,年龄较大且有长期慢性呼吸道疾病史的患者,咯血时需警惕合并其他肺部疾病的可能。
(三)心悸
患者可自觉心跳加快、心慌,是由于心脏节律异常或心功能不全导致心脏搏动增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引起心律失常时易出现,年轻患者精神压力大、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诱发或加重心悸症状。
(四)乏力、疲倦
由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疲倦,活动耐力下降,任何年龄段的患者都会出现,但老年人可能因基础体力较差,更易察觉该症状,且合并贫血等其他疾病时会加重乏力表现。
二、体征表现
(一)心脏杂音
1.二尖瓣狭窄:心尖区可闻及舒张中晚期低调的隆隆样杂音,呈递增型,局限,左侧卧位明显,可伴有舒张期震颤,这是由于舒张期血流由左心房流向左心室时通过狭窄的二尖瓣口产生湍流所致,儿童患者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累及二尖瓣,该杂音特征也会存在,但需注意与其他儿童心脏疾病杂音鉴别。
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区可闻及全收缩期吹风样高调一贯型杂音,向左腋下或左肩胛下传导,是因为收缩期左心室血液反流至左心房产生湍流,不同年龄患者杂音特点可能因心脏结构和功能发育或退变有所不同,但基本杂音性质一致。
3.主动脉瓣狭窄:胸骨右缘第2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喷射样杂音,粗糙而响亮,向颈部传导,可伴有收缩期震颤,是由于收缩期血流通过狭窄的主动脉瓣口产生湍流,老年患者主动脉瓣钙化等因素可能影响杂音表现,但核心特征仍为收缩期杂音。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递减型,向心尖区传导,这是因为舒张期血液由主动脉反流至左心室产生湍流,不同性别患者因解剖结构差异可能对杂音传导等有一定影响。
(二)其他体征
1.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见于严重二尖瓣狭窄患者,是由于低心输出量,引起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减慢,组织缺氧所致,女性患者可能因外貌变化更关注自身形象,需给予心理关怀。
2.肝脏肿大:右心功能不全时可出现肝脏肿大,有压痛,是因为体循环淤血,肝静脉回流受阻,各种严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后期出现右心衰竭时都会有此体征,老年人肝脏本身可能存在一定退行性变,肝脏肿大时需注意与其他肝脏疾病鉴别。
3.水肿:可表现为下肢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导致体循环淤血,静脉压升高,组织液回流受阻,长期卧床患者水肿可能更明显,需注意皮肤护理,防止压疮等并发症。
4.脉搏异常: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可出现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是由于脉压差增大所致;二尖瓣狭窄患者可能出现脉搏细弱等,不同瓣膜病变导致的脉搏异常有其相应特点,可帮助医生判断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