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下淋巴结肿大怎么回事
腋下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包括感染因素、肿瘤相关因素及其他因素。感染因素中细菌感染时肿大淋巴结有压痛等炎症表现,儿童及免疫力低下者易发病;病毒感染时伴全身症状,孕妇风疹病毒感染需重视。肿瘤相关因素里乳腺癌转移致腋下淋巴结初期硬、粘连等,淋巴瘤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其他因素中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淋巴结肿大伴自身免疫病其他表现,药物反应致肿大有明确用药史且停药后可能消退。
一、感染因素导致的腋下淋巴结肿大
1.细菌感染
原因:当腋下局部皮肤、软组织发生细菌感染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可引起腋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肿大。例如,腋下皮肤有破损,细菌侵入后,通过淋巴管引流至腋下淋巴结,刺激淋巴结内的免疫细胞增殖,导致淋巴结肿大。
特点:肿大的淋巴结通常有压痛,质地相对柔软,活动度尚可。可伴有局部皮肤的红、肿、热等炎症表现,如腋下皮肤发红、温度升高。在儿童中,由于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发生因皮肤破损引起的细菌感染导致腋下淋巴结肿大;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细菌感染后腋下淋巴结肿大的风险也会增加,且感染可能更难控制。
2.病毒感染
原因:多种病毒感染可累及腋下淋巴结,常见的如EB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除了有发热、咽痛、肝脾肿大等表现外,常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风疹病毒感染时,也可出现腋下淋巴结肿大,多在出疹前1-2天开始肿大,质地中等硬度。
特点:病毒感染导致的腋下淋巴结肿大,一般肿大程度相对细菌感染可能稍轻,但会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儿童感染病毒后,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尚在发育过程中,对病毒的反应可能相对成人更明显,腋下淋巴结肿大可能更易被察觉;对于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严重影响,如导致胎儿畸形等,因此孕妇若出现腋下淋巴结肿大且考虑病毒感染时需特别重视。
二、肿瘤相关因素导致的腋下淋巴结肿大
1.乳腺癌转移
原因:乳腺癌细胞可通过淋巴道转移至腋下淋巴结。乳腺的淋巴液大部分引流至腋下淋巴结,当乳腺癌发生发展时,肿瘤细胞可侵入淋巴管,随着淋巴液回流到达腋下淋巴结并在其中增殖,导致腋下淋巴结肿大。
特点:乳腺癌转移引起的腋下淋巴结肿大,初期可能质地较硬,可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差。随着病情进展,肿大的淋巴结可能逐渐融合成团。在女性中,尤其是40-60岁的女性,需要高度警惕乳腺癌转移导致的腋下淋巴结肿大,应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如乳腺超声、钼靶等;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发生乳腺癌转移导致腋下淋巴结肿大的风险更高,更要加强监测。
2.淋巴瘤
原因: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中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都可能表现为腋下淋巴结肿大。其发病机制与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异常有关,导致淋巴结内异常的淋巴细胞大量增殖,引起淋巴结肿大。
特点:淋巴瘤导致的腋下淋巴结肿大,通常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早期可能单个或多个散在分布,质地韧,后期可融合。不同类型的淋巴瘤有其各自的临床特点,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也可发生淋巴瘤,儿童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通过病理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对于老年患者,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需更加谨慎。
三、其他因素导致的腋下淋巴结肿大
1.自身免疫性疾病
原因: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腋下淋巴结,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机体产生针对自身组织的抗体,可引起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肿大。
特点:这类淋巴结肿大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其他表现,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出现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在女性患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因此女性出现腋下淋巴结肿大且怀疑自身免疫性疾病时,要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可能;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需要长期规范治疗,以控制病情,减少淋巴结肿大等并发症的发生。
2.药物反应
原因:个别药物可能引起腋下淋巴结肿大的不良反应,如某些抗癫痫药物等。其具体机制可能与药物引起的机体免疫反应异常有关。
特点:有明确的用药史,在停用相关药物后,淋巴结肿大可能会逐渐消退。对于正在服用可能引起淋巴结肿大药物的患者,若出现腋下淋巴结肿大,需要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是否与药物有关,并决定是否调整用药;在儿童用药时,由于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与成人不同,更要密切关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包括腋下淋巴结肿大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