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嵌顿是什么意思
疝气嵌顿是腹腔脏器突出疝囊且不能回纳,成因有解剖和腹压因素,表现为局部肿块、疼痛及全身肠梗阻等,危害包括局部组织受损和全身感染中毒等,处理原则是紧急就医尝试手法复位或手术,术后注意护理及治基础病,儿童要密切观察,老年人要避免腹压升高及及时就医。
一、疝气嵌顿的定义
疝气嵌顿是指腹腔内的脏器(如肠管等)通过疝环突出到疝囊内,并且不能自行回纳到腹腔的情况。正常情况下,疝气是脏器等组织通过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形成的包块,当发生嵌顿时,突出的内容物被卡在疝环处,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一系列问题。
二、疝气嵌顿的成因
1.解剖因素
对于儿童来说,先天性的腹壁发育不完善,如腹股沟区的鞘状突未闭等情况,使得腹腔内容物容易通过薄弱部位突出形成疝,在腹压突然增加时(如哭闹、剧烈咳嗽等)就可能发生嵌顿。例如,新生儿或婴幼儿的腹股沟疝,由于鞘状突闭合不全,腹压增高时肠管等组织容易突出并嵌顿。
成年人则多因腹壁存在薄弱区域,如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形成的薄弱点、老年人腹壁肌肉退化等,当腹压升高时,腹腔内器官可从薄弱处突出形成疝,进而可能发生嵌顿。
2.腹压因素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剧烈的体力活动、长时间的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都可导致腹压突然升高。以慢性咳嗽的老年人为例,长期的咳嗽使腹压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容易引发疝气嵌顿。儿童剧烈哭闹时,腹压急剧上升,也容易导致原本存在的疝气发生嵌顿。
三、疝气嵌顿的表现
1.局部表现
疝气部位会出现明显的肿块,且肿块较平时增大,质地较硬,不能用手回纳。例如腹股沟疝嵌顿时,腹股沟区可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触摸时较硬,宝宝可能会哭闹不安(儿童情况),成人则会感觉局部疼痛等不适。
局部可能伴有疼痛,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止、烦躁不安,成人则能感觉到局部的胀痛、刺痛等。随着时间推移,疼痛可能会加剧。
2.全身表现
如果嵌顿时间较长,可能会出现肠梗阻的表现,如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这是因为嵌顿的肠管发生了血液循环障碍,影响了肠道的正常蠕动和内容物通过。对于婴幼儿来说,呕吐可能是比较早期的表现之一,随后可能出现腹胀等情况;成年人则可能先有局部疼痛等表现,逐渐出现肠梗阻相关症状。
四、疝气嵌顿的危害
1.对局部组织的影响
嵌顿的肠管等组织如果不能及时回纳,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例如,嵌顿的肠管长时间缺血缺氧,肠壁会发生坏死,失去正常的功能,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肠切除手术。
对于儿童来说,疝气嵌顿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因为肠道缺血坏死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等功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2.对全身的影响
严重的肠管坏死可导致毒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性的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寒战、感染性休克等。感染性休克是非常危险的情况,可危及生命。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一旦发生疝气嵌顿导致肠坏死并出现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救治难度会大大增加。
五、疝气嵌顿的处理原则
1.紧急处理
一旦怀疑疝气嵌顿,应尽快就医。对于儿童,家长应保持冷静,避免患儿剧烈哭闹,尽量让患儿平卧,减少腹压。医生会首先尝试手法复位,通过适当的手法尝试将突出的脏器回纳到腹腔内。但手法复位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如果手法复位不成功,或者嵌顿时间较长、怀疑有肠坏死等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解除嵌顿,修复疝环等,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2.后续治疗
对于手术治疗后的患者,需要注意术后的护理。儿童术后要避免剧烈哭闹等增加腹压的行为,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成年人术后也需要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等增加腹压的活动,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同时,对于有基础疾病如慢性咳嗽、便秘等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疝气复发和再次嵌顿。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婴幼儿是疝气嵌顿的高发人群,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腹股沟等部位是否有异常包块。在孩子哭闹、排便等腹压变化较大的时候更要留意。一旦发现孩子疝气部位包块不能回纳且伴有哭闹不安等情况,要立即送往医院。平时要尽量减少孩子剧烈哭闹,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压突然升高。
2.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腹壁肌肉退化、慢性咳嗽、便秘等情况,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疝气嵌顿。老年人自己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剧烈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积极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疾病。如果发现疝气部位异常,应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对疼痛等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更需要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