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引起的头晕
颈椎可通过压迫血管、刺激交感神经等机制引起头晕,常见病因有骨质增生、间盘突出、曲度变直等,诊断需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非药物干预有牵引、康复锻炼、改善姿势等,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颈椎引起头晕的机制
颈椎病变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引起头晕。例如,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病变可压迫颈部血管,影响椎动脉供血,导致脑部血供不足,从而引发头晕。有研究表明,椎动脉在颈椎周围走行,当颈椎结构发生改变时,椎动脉受到机械性压迫,其血流速度会减慢,血流量减少,进而影响脑部的血液灌注,引发头晕症状。另外,颈椎病变还可能刺激颈部交感神经,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也可反射性引起脑血管痉挛,进一步加重脑部供血不足,诱发头晕。
二、常见的颈椎相关病因及表现
1.颈椎骨质增生:多见于中老年人,长期伏案工作、颈部外伤等因素可促进颈椎骨质增生的发生。增生的骨质可能压迫周围血管、神经等结构,当压迫椎动脉时,就容易出现头晕症状,且头晕症状可能在颈部活动时加重,如转头、低头、仰头等动作可能诱发或加重头晕。
2.颈椎间盘突出:年轻人由于长期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等)也可能发生颈椎间盘突出。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神经根或椎动脉,当压迫椎动脉时,会引起脑部供血异常,导致头晕,同时可能伴有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
3.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弓:长期不正确的坐姿、睡姿等可导致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弓。正常的颈椎有一定的生理曲度,曲度改变后会影响颈部的力学平衡,进而影响血管和神经的正常功能,引发头晕等不适,这类情况在长期从事伏案工作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三、颈椎引起头晕的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对颈部进行详细检查,包括检查颈部的活动度、有无压痛、肌肉紧张情况等。例如,检查颈部旋转时是否有疼痛或头晕症状加重的情况,初步判断颈椎病变与头晕的相关性。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初步观察颈椎的形态、曲度、骨质增生等情况,了解颈椎的基本结构是否存在异常。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颈椎骨质增生的部位、程度以及椎间盘突出的情况,对于判断颈椎病变的具体结构改变有重要价值。
MRI检查:对颈椎间盘、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等软组织的显示更为清晰,可明确是否存在椎动脉受压等情况,是诊断颈椎病变引起头晕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四、非药物干预措施及适用情况
1.颈椎牵引: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颈椎曲度改变等引起头晕的患者。通过牵引可以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椎动脉的压迫,改善脑部供血。但牵引的重量、角度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制定,一般适用于病情相对较轻、没有严重颈椎不稳定等情况的患者。
2.颈部康复锻炼
颈部伸展运动:患者缓慢将头部向一侧伸展,保持15-30秒,然后换另一侧,重复进行。这种运动可以增加颈椎的活动度,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对于因颈部肌肉紧张导致颈椎力学平衡失调引起的头晕有一定帮助,适合大多数颈椎引起头晕的患者,但急性发作头晕严重时应避免过度运动。
颈部旋转运动:患者缓慢旋转头部,从一侧向另一侧转动,注意转动速度要慢,幅度逐渐增加。该运动有助于改善颈椎的活动功能,促进颈部血液循环,但同样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进行,避免因转动过快或幅度过大导致头晕加重。
3.改善姿势: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保持颈部挺直,电脑屏幕高度应与眼睛水平,避免长时间低头。对于睡眠时的姿势,应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高度以一拳高(约10-15厘米)为宜,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这对于预防和缓解颈椎引起的头晕非常重要,尤其适用于因不良姿势导致颈椎病变引发头晕的人群。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颈椎引起头晕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是由于先天性颈椎发育异常等原因导致,应及时就医。儿童在进行颈部干预措施时需格外谨慎,如颈椎牵引等,必须在专业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进行,因为儿童颈椎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不当的干预可能会影响颈椎的正常发育。
2.老年人:老年人颈椎引起头晕时,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更加注重安全性。例如,在进行颈部康复锻炼时,动作要更缓慢、轻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跌倒等意外情况。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进行影像学检查等操作时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情况。
3.孕妇:孕妇出现颈椎引起的头晕时,要避免使用一些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治疗方法。非药物干预是相对安全的选择,如通过调整坐姿、适当进行轻柔的颈部伸展运动等改善症状,但要注意运动的幅度和力度,避免对腹部造成压迫等不良影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