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急性阑尾炎的6个方法
急性阑尾炎的诊断需综合多方面因素,症状判断上,有典型的转移性腹痛,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还伴有胃肠道及全身症状;体格检查重点关注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情况,不同人群表现也有特点;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有变化;影像学检查有超声和CT,各有优缺点和适用人群;需与其他急腹症和妇科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要动态观察612小时,期间患者需卧床休息、注意饮食并密切观察相关体征变化。
一、症状判断
1.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腹痛开始时多在中上腹或脐周,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约70%80%的患者具有这种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特点。不同年龄段腹痛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述不清腹痛部位,多表现为哭闹不安;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降低,腹痛症状可能不典型。
2.胃肠道症状:早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小儿急性阑尾炎时呕吐较为常见,可能因胃肠道受炎症刺激所致;老年人胃肠道功能本身较弱,胃肠道症状可能更明显,且恢复相对较慢。
3.全身症状:发病初期可能有乏力、头痛等症状,随着炎症发展,可出现发热,一般体温在38℃左右,若阑尾穿孔形成腹膜炎,体温可高达39℃以上。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可能更迅速且体温更高;老年人机体反应能力差,发热可能不明显。
二、体格检查
1.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重要的体征。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但可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检查时患者需仰卧位,双腿屈曲,检查者用手指在右下腹缓慢按压,询问患者有无疼痛及疼痛程度。肥胖患者或阑尾位置较深时,压痛可能不明显。
2.反跳痛:检查者手指在压痛处缓慢按压片刻后迅速抬起,若患者感觉疼痛加剧,即为反跳痛,提示炎症已累及腹膜壁层。反跳痛的程度可反映炎症的严重程度,但儿童腹壁较薄,反跳痛可能不典型;老年人腹壁松弛,反跳痛的判断可能受影响。
3.腹肌紧张:阑尾炎症刺激腹膜可引起腹肌反射性收缩,表现为局部腹肌紧张。轻度的腹肌紧张多提示炎症较轻;若出现明显的腹肌紧张、强直,甚至呈“板状腹”,则提示阑尾穿孔合并腹膜炎。小儿因不能很好配合检查,腹肌紧张的判断可能较困难;老年人腹肌萎缩,腹肌紧张程度可能不如青壮年明显。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一般白细胞计数可达到(102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超过80%。但在炎症早期或机体反应能力较差时,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如小儿机体反应迅速,白细胞升高可能更明显;老年人反应能力弱,白细胞升高可能不显著。
2.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发生后数小时即可升高,且升高程度与炎症严重程度相关。CRP升高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动态监测CRP变化可观察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阑尾周围脓肿,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便捷、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儿童和孕妇。超声能清晰显示阑尾的形态、大小、有无积液等情况,但对于肥胖患者或肠气较多的患者,超声图像可能显示不清。
2.CT检查:对于诊断不明确或怀疑有阑尾周围脓肿形成的患者,CT检查能更准确地显示阑尾的位置、形态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CT检查分辨率高,可发现较小的阑尾病变,但辐射剂量相对较大,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尤其是对儿童和孕妇应谨慎使用。
五、鉴别诊断
1.与其他急腹症鉴别:如右侧输尿管结石,患者多有突发的右下腹绞痛,疼痛向会阴部放射,可伴有血尿,超声或CT检查可发现输尿管结石;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多有溃疡病史,突发上腹部剧痛,迅速蔓延至全腹,腹部立位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可进行鉴别。
2.妇科疾病鉴别:对于女性患者,需与右侧附件炎、宫外孕等妇科疾病鉴别。右侧附件炎常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可伴有白带增多等症状;宫外孕患者多有停经史,腹痛常伴有阴道流血,血βhCG检查及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六、动态观察
对于一些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不能仅凭一次检查结果就确诊或排除急性阑尾炎,需要进行动态观察。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如腹痛是否加重、范围是否扩大,体温、血常规等指标的动态变化等。一般观察时间为612小时,若病情逐渐加重,应高度怀疑急性阑尾炎,必要时需进一步检查或手术探查。在观察期间,患者需卧床休息,禁食或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