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慢性阑尾炎
慢性阑尾炎是阑尾急性炎症消退后遗留的慢性病变,由急性阑尾炎转变或阑尾管腔梗阻等引起,有腹痛、胃肠道症状、腹部压痛等表现,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患者需注意饮食、运动、作息,儿童、老年人、女性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慢性阑尾炎的定义
慢性阑尾炎是指阑尾急性炎症消退后而遗留的阑尾慢性炎症病变,诸如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管腔狭窄或闭塞、阑尾扭曲,与周围组织粘连等。
二、慢性阑尾炎的病因
1.急性阑尾炎转变:大多数慢性阑尾炎由急性阑尾炎迁延而来,急性阑尾炎发作时,阑尾组织受到细菌等因素侵袭,炎症消退后,阑尾结构和功能未能完全恢复,遗留潜在炎症病灶。例如,急性阑尾炎经药物保守治疗后,阑尾局部仍存在炎症反应的持续状态。
2.阑尾管腔梗阻:阑尾管腔细,若有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异物等堵塞管腔,会导致阑尾腔内分泌物积聚,压力升高,血运障碍,引发炎症。比如儿童因淋巴组织丰富,易出现淋巴滤泡增生导致阑尾管腔梗阻,进而引发慢性阑尾炎;而老年人可能因粪石堵塞阑尾管腔引发相关病变。
三、慢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1.腹痛:典型表现为间断性隐痛或胀痛,时重时轻,部位多在右下腹,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腹痛可因进食、剧烈运动等诱发或加重。例如,一些患者在饱餐后进行剧烈运动,会诱发右下腹隐痛。
2.胃肠道症状:可伴有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有的患者可能出现便秘或腹泻,但症状相对较轻。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时,可能因身体状况变化使胃肠道症状稍有改变。
3.腹部压痛:右下腹固定部位有局限性压痛,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但程度较急性阑尾炎轻,位置较固定。
四、慢性阑尾炎的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急性阑尾炎发作史,此次腹痛的发生、发展过程等。比如询问患者之前急性阑尾炎发作的具体情况,此次腹痛开始的时间、疼痛性质等。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右下腹压痛情况,结合患者症状判断。
3.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可发现阑尾增粗、周围渗出等情况,但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可能诊断价值有限;钡剂灌肠造影可见阑尾不充盈、充盈不全或阑尾变细、扭曲、固定等,对诊断慢性阑尾炎有一定帮助。对于儿童,要考虑B超检查的安全性,尽量减少辐射暴露;对于老年人,需结合其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五、慢性阑尾炎的治疗
1.手术治疗:一旦确诊慢性阑尾炎,手术切除阑尾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可以彻底去除病灶,避免病情反复。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有所不同。儿童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手术需更加精细操作;老年人可能存在基础疾病,手术前需充分评估其心、肺、肝、肾等功能,确保手术安全。
2.非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症状较轻、暂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如抗感染治疗等,但非手术治疗后仍有复发可能。非手术治疗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症状加重需及时改为手术治疗。
六、慢性阑尾炎患者的生活方式建议
1.饮食: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对阑尾的刺激。例如,每天保证摄入一定量的新鲜蔬菜,如菠菜、芹菜等,以及苹果、香蕉等水果。
2.运动:适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进食。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但剧烈运动可能诱发阑尾疼痛发作。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对于儿童,要避免过度奔跑、跳跃等剧烈运动;老年人运动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循序渐进,避免因运动不当导致病情变化。
3.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和免疫力的提高。不同年龄人群作息要求有所不同,儿童需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老年人也应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
七、特殊人群慢性阑尾炎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慢性阑尾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腹痛情况、精神状态等。由于儿童对疼痛的表达可能不准确,一旦怀疑有阑尾炎可能,应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尽量减少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诊断和治疗慢性阑尾炎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手术和治疗的影响。手术前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手术中要加强监测,术后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营养支持和康复护理。
3.女性: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患慢性阑尾炎时,要特别注意。月经周期时身体的生理变化可能影响病情判断,妊娠期患阑尾炎时,随着子宫增大,阑尾位置改变,诊断和治疗相对复杂,要综合考虑胎儿和孕妇的情况,谨慎选择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