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肩周炎颈椎病
肩周炎可通过疼痛(早期阵发性、后期持续,肩痛昼轻夜重等)、肩关节活动受限(各方向受限,有“扛肩”等现象)、怕冷、压痛、肌肉痉挛与萎缩等症状判断,相关检查有X线(早期无异常,中晚期有软组织钙化影等)和MRI(显示软组织病变情况);颈椎病根据神经根型(颈肩痛放射至上肢等)、脊髓型(运动、感觉、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交感神经型(交感神经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椎动脉型(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等)症状判断,相关检查有X线(显示颈椎生理曲度等改变)、CT(显示骨性结构病变)、MRI(显示软组织结构病变),判断需综合多方面因素且考虑人群差异影响。
一、肩周炎的判断
1.症状表现:
疼痛:早期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肩周炎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怕冷: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2.相关检查:
X线检查:早期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中晚期可见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钙化影,肩关节间隙变窄等表现,但X线检查主要用于排除其他骨骼疾病。
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病变情况,如肩袖损伤、肩关节囊积液等,对肩周炎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
二、颈椎病的判断
1.症状表现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疼痛:颈肩痛可放射至上肢,疼痛性质多为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痛,患者常感觉上肢有触电样麻木感。疼痛和麻木可沿受压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域分布,比如受压神经为颈5神经根时,疼痛可涉及肩部、上臂外侧;颈6神经根受压时,疼痛可涉及前臂桡侧、拇指、示指等。
上肢肌力下降:部分患者可出现上肢肌肉力量减弱,表现为持物不稳,容易掉落物品等情况。例如拿筷子、握笔等精细动作变得困难。
感觉障碍:患者上肢皮肤感觉减退,如对痛觉、温度觉的感知能力下降。
脊髓型颈椎病:
运动障碍:下肢无力、步态不稳是常见的早期症状,患者行走时有踩棉花感,容易绊倒。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上肢精细动作障碍,如系纽扣、用钥匙等困难。
感觉障碍:患者可出现四肢麻木,感觉过敏或减退等情况,感觉障碍的分布范围往往与病变节段相关。
大小便功能障碍: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失禁或排尿困难等症状。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交感神经症状: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眼后部胀痛、心跳加速、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
其他症状:可伴有面部或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椎动脉型颈椎病:
眩晕:是该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常表现为旋转性、浮动性或摇晃性眩晕,头部活动时可诱发或加重眩晕症状。
头痛:疼痛部位多为枕部、顶枕部,也可放射至颞部,疼痛性质多为跳痛或胀痛。
视觉障碍:可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复视、幻视及视力消失等症状。
2.相关检查
X线检查:可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椎体骨质增生等情况,是颈椎病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颈椎的骨性结构,如椎体、椎间盘、椎管等的病变情况,有助于发现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MRI检查:对颈椎软组织结构如脊髓、神经根、椎间盘等显示效果更好,可明确脊髓有无受压、神经根有无受刺激等情况,是诊断颈椎病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在判断肩周炎和颈椎病时,需综合患者的症状表现、体格检查以及相关辅助检查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评估。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其肩周炎和颈椎病的表现可能会有所差异,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患颈椎病的风险相对较高,中老年人群肩周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等,在评估时都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