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疼痛是怎么回事
输卵管疼痛常见原因有输卵管炎症(包括盆腔炎性疾病、输卵管结核)、输卵管妊娠(宫外孕)、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为下腹部不同性质和程度疼痛伴其他表现;相关检查有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血液检查、腹腔镜检查;处理原则是针对病因治疗(如炎症抗感染或抗结核、宫外孕药物或手术、内膜异位症药物或手术)和对症支持治疗;特殊人群中育龄期女性要防宫外孕和盆腔炎,有结核病史女性防结核复发,儿童及青少年出现需查特殊情况。
一、输卵管疼痛的常见原因
1.输卵管炎症
盆腔炎性疾病: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性生活活跃的年轻女性是高发人群,不洁性生活、多个性伴侣等不良生活方式增加感染风险。炎症可导致输卵管黏膜充血、水肿,进而引起疼痛,常表现为下腹部双侧或单侧的持续性疼痛,活动或性交后疼痛可能加重。研究显示,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输卵管疼痛症状。
输卵管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既往有结核病史的人群易患,可导致输卵管组织破坏、粘连,引发疼痛,疼痛多为隐痛,病程较长,还可能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
2.输卵管妊娠(宫外孕)
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着床发育,随着胚胎的生长,会引起输卵管膨胀、破裂等,从而导致剧烈的下腹部疼痛,常为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同时可能伴有阴道不规则流血。多见于有输卵管炎病史、输卵管手术史等情况的女性,育龄期女性是高发人群,一旦发生宫外孕破裂,可导致腹腔内大出血,严重危及生命。
3.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输卵管部位,在月经周期中会出现周期性出血,刺激输卵管周围组织引起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进行性加重的疼痛,多与月经周期相关,常发生于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女性,尤其是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
二、输卵管疼痛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
1.临床表现
疼痛部位多为下腹部,可为单侧或双侧,疼痛性质多样,如隐痛、胀痛、刺痛、撕裂样痛等,疼痛程度也因人而异,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腰骶部酸痛、阴道分泌物异常、月经紊乱等表现。
2.相关检查
妇科检查:可发现宫颈举痛、附件区压痛等体征,有助于初步判断盆腔内生殖器官的情况。
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对输卵管疾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可观察输卵管是否有增粗、积液、包块等情况,如输卵管妊娠时可在输卵管部位发现妊娠囊等异常回声。
血液检查:血常规可了解是否有炎症反应,如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对诊断输卵管妊娠有重要意义,宫外孕时hCG水平较正常妊娠低且翻倍不良。
腹腔镜检查:是诊断输卵管疾病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输卵管的形态、病变情况,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因。
三、输卵管疼痛的处理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输卵管炎症:如果是盆腔炎性疾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钠联合多西环素等,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可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对于输卵管结核,需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等,疗程较长,要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
输卵管妊娠: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适用于早期输卵管妊娠、要求保存生育能力的年轻患者,常用药物为甲氨蝶呤;手术治疗包括输卵管开窗术、输卵管切除术等,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去除妊娠组织,控制出血,缓解疼痛。
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还可使用激素类药物抑制子宫内膜生长,如孕三烯酮等;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病情较重的患者,通过手术切除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减轻疼痛。
2.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疼痛较明显的患者,可采取适当的镇痛措施,如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但需谨慎使用,避免掩盖病情。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出现输卵管疼痛需高度重视宫外孕的可能,一旦出现停经、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尽早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导致严重后果。同时,要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多个性伴侣等高危行为,预防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
2.有结核病史女性:既往有结核病史的女性出现输卵管疼痛时,要警惕输卵管结核复发的可能,需进行相关检查,如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等,以便早期发现并进行规范治疗。
3.儿童及青少年:儿童及青少年患输卵管疼痛的情况较为罕见,若出现下腹部疼痛等相关表现,需考虑是否有先天性生殖系统畸形等特殊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处理,同时要注意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疏导,避免因疾病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