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粉碎性骨折怎么治疗
肱骨粉碎性骨折治疗需综合骨折情况、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等制定方案,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骨折后康复治疗重要,儿童和老年患者治疗有不同特点,要个体化治疗并注重康复及针对不同人群处理以最大程度恢复患肢功能。
一、肱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肱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需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如骨折移位程度、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综合制定方案,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大的方式。
(一)非手术治疗
1.适应证:对于一些无明显移位的肱骨粉碎性骨折,或者患者身体状况不允许进行手术的情况可考虑非手术治疗。例如一些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手术风险较高时。
2.方法
石膏或支具固定:通过手法复位后,使用石膏或支具将患肢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保持骨折端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固定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观察骨折对位对线情况以及肢体的血运、感觉等情况。年龄较小的儿童在进行固定时,要注意定期调整固定装置,以适应其生长发育。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当肱骨粉碎性骨折存在明显移位,如骨折端分离、成角畸形明显,或者骨折累及关节面,影响关节功能恢复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此外,对于一些开放性肱骨粉碎性骨折,也需要及时手术。
2.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口暴露骨折端,将骨折端准确复位后,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这种手术方式能够较好地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为骨折愈合提供稳定的环境。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内固定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例如儿童患者,应尽量选择对生长影响较小的内固定材料。
外固定架固定术:对于一些严重的肱骨粉碎性骨折,尤其是伴有软组织损伤较严重的情况,可采用外固定架固定。外固定架通过体外的钢针固定骨折端,操作相对简单,便于处理局部的软组织损伤,但固定的稳定性相对内固定稍差。
二、骨折后的康复治疗
无论采取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康复治疗都是促进肱骨粉碎性骨折恢复的重要环节。
(一)早期康复(骨折后1-2周)
1.目的:主要是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促进骨折端的稳定。
2.方法
手指屈伸活动:患者进行主动的手指屈伸运动,通过肌肉的收缩舒张,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以帮助其进行手指的被动活动,动作要轻柔。
上臂肌肉等长收缩:在不引起骨折端明显活动的情况下,进行上臂肌肉的等长收缩,即肌肉用力收缩但不产生关节活动。这样可以维持肌肉的力量,防止肌肉萎缩。
(二)中期康复(骨折后2-3周后)
1.目的:进一步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肌肉力量。
2.方法
肩关节和肘关节的主动活动: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等活动,以及肘关节的屈伸活动。活动幅度逐渐增加,但要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骨折端移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活动幅度的控制要根据其恢复情况调整。例如儿童患者骨骼生长潜力大,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
渐进性抗阻训练:在骨折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开始进行渐进性的抗阻训练,使用弹力带等辅助工具增加肌肉力量训练的难度。
(三)后期康复(骨折愈合后期)
1.目的:恢复患肢的正常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方法
全面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肩关节的旋转、肘关节的旋转等全方位的关节活动度训练,通过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进行穿衣、洗漱、持物等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对于老年患者,还需要考虑其平衡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以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三、不同人群肱骨粉碎性骨折治疗的特点
(一)儿童患者
1.治疗特点:儿童肱骨粉碎性骨折由于骨骼的生长特性,在治疗上更倾向于尽量保留骨骼的生长潜力。非手术治疗中,石膏或支具固定时要注意定期调整,以适应儿童骨骼的生长。手术治疗时,内固定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选择可吸收或对生长影响小的内固定物。康复治疗中,儿童的康复积极性相对较高,但家长需要配合医生引导儿童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同时要注意避免儿童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端移位或内固定物松动等情况。
(二)老年患者
1.治疗特点: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对于手术治疗要谨慎权衡手术风险。非手术治疗时,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等情况,防止出现压疮等并发症。康复治疗中,由于老年患者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训练导致患者疲劳或加重基础疾病。同时要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等老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通过指导患者进行下肢的适当活动等方式预防。
总之,肱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注重康复治疗以及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以最大程度恢复患肢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