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病可引发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及体重变化等不同表现,不同肠胃病有其特定腹痛特点,如胃溃疡多餐后痛、十二指肠溃疡常空腹痛、肠炎腹痛部位与病变相关;腹泻特征各异,感染性胃肠炎粪便多稀水样伴黏液脓血等,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因素相关,炎症性肠病有特定粪便表现;胃炎急性者因进食不洁等突发恶心呕吐,慢性胃炎间歇性发作,幽门梗阻呕吐隔餐隔夜酸臭食物;各种肠胃病均会致食欲减退;慢性消耗性肠胃病如胃肠道肿瘤致体重渐降,吸收不良性肠胃病如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致体重减轻,不同人群患病风险及相关因素不同。
一、腹痛
1.不同肠胃病引发腹痛的特点
胃溃疡:多为餐后痛,疼痛性质可为钝痛、胀痛、灼痛等,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正中或偏左,疼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进食-疼痛-缓解的规律。这是因为进食后胃酸分泌增加,刺激溃疡面导致疼痛,随着食物的消化,胃酸被缓冲等因素,疼痛逐渐缓解。一般年龄较大、有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进食辛辣刺激食物、饮食不规律等)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胃溃疡相关腹痛。
十二指肠溃疡:常为空腹疼,疼痛多在餐前发生,疼痛性质与胃溃疡类似,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正中或偏右,表现为疼痛-进食-缓解的规律。这类患者可能长期有精神紧张、压力大等生活方式因素影响,且病史方面可能有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史等情况。
肠炎:腹痛部位多与病变部位相关,如小肠炎多为脐周疼痛,结肠炎多为下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可为隐痛、绞痛等,常伴有腹泻症状。如果是感染性肠炎,可能有不洁饮食史,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可能因卫生习惯较差等因素更容易感染致病微生物引发肠炎。
二、腹泻
1.不同肠胃病导致腹泻的特征
感染性胃肠炎:腹泻症状较为明显,粪便多为稀水样便,可能伴有黏液、脓血等,同时可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例如细菌性痢疾引起的腹泻,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有里急后重感,多见于卫生条件较差、接触感染源(如污染的食物、水源等)的人群,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因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更易受感染。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常与精神因素相关,如焦虑、紧张等情绪可诱发或加重腹泻,粪便多为糊状或稀水样,一般无脓血,腹痛与腹泻常相伴,排便后腹痛可缓解。这类患者多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情况,各年龄均可患病,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更易受精神因素影响而发病。
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多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泻次数相对较多,病情容易反复,可伴有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克罗恩病腹泻程度不一,粪便多为糊状,也可出现黏液便,可伴有腹痛、腹部包块、瘘管形成等表现。这类疾病多与自身免疫因素相关,发病年龄多在中青年,但也可见于其他年龄段,病史方面可能有自身免疫相关的家族史等情况。
三、恶心呕吐
1.不同肠胃病引起恶心呕吐的情况
胃炎:急性胃炎多因进食不洁食物、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可突然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可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慢性胃炎患者也可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多为间歇性发作,常与饮食不当、季节变化等因素相关,如进食过多油腻食物后容易诱发。各年龄均可发病,长期有不良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长期饮酒等)的人群更易患胃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幽门梗阻:主要表现为呕吐,呕吐物为隔餐或隔夜食物,有酸臭味,不含胆汁,常伴有上腹部胀满、疼痛,呕吐后症状可暂时缓解。多见于有长期胃溃疡病史、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的患者,由于溃疡反复发作导致幽门瘢痕性狭窄引起幽门梗阻。
四、食欲减退
1.肠胃病导致食欲减退的机制及相关情况
各种肠胃病的共性影响:无论是胃溃疡、肠炎还是其他肠胃疾病,疾病状态下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胃肠道内环境紊乱,会导致患者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例如胃溃疡患者,由于胃部疼痛不适、消化功能下降,食物在胃内排空延迟等,会使患者不想进食;肠炎患者肠道吸收功能障碍,营养物质不能有效吸收,也会引起食欲减退。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出现,儿童若长期食欲减退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要关注其饮食及肠胃功能情况;老年人食欲减退可能与肠胃功能退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等因素相关。
五、体重变化
1.肠胃病对体重影响的表现
慢性消耗性肠胃病:如恶性肿瘤(胃肠道肿瘤)引起的肠胃病,患者会出现体重逐渐下降的情况,同时可能伴有贫血、乏力等症状。因为肿瘤细胞消耗大量营养物质,且肠胃功能受到肿瘤的破坏,导致患者摄入营养减少,消耗增加。这类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但也可见于其他年龄段,有家族肿瘤史、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酗酒等)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吸收不良性肠胃病:如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由于小肠黏膜病变等原因导致营养物质吸收障碍,患者会出现体重减轻,同时可能伴有腹泻、腹胀等症状。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可能因先天性小肠发育异常等原因导致吸收不良,老年人可能因肠道疾病、药物影响等因素出现吸收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