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晚上发作怎么回事
荨麻疹在晚上易发作,原因主要有生理、环境、心理三方面。生理上,激素分泌节律使晚上糖皮质激素分泌减少,机体抗炎抗过敏能力减弱;夜间体温略高使皮肤血管扩张,炎性介质易扩散;迷走神经兴奋增加皮肤血管通透性。环境方面,床上用品积累过敏原、卧室环境不适以及夜间昆虫活动都可能诱发。心理上,白天压力和焦虑在晚上释放,影响免疫系统,且睡眠质量不佳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应对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定期清洗床上用品、保持卧室通风;进行心理调节,缓解压力焦虑;避免接触过敏原;症状轻可先非药物治疗,严重或频繁发作需及时就医,不同年龄段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用药需谨慎。
一、生理因素
1.激素分泌节律:人体的糖皮质激素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通常在早上分泌达到高峰,晚上分泌量则明显下降。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当晚上其分泌减少时,机体的抗炎和抗过敏能力相对减弱,使得皮肤对于过敏原的反应更加敏感,容易引发荨麻疹发作。例如,一些患有慢性荨麻疹的患者,在晚上糖皮质激素水平降低时,原本潜伏的过敏反应可能就会表现出来,导致皮疹出现和瘙痒加剧。
2.体温变化:夜间人体的体温通常会比白天略高,皮肤的血管会相应扩张。这种血管扩张会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使得皮肤组织内的炎性介质更容易扩散,从而诱发或加重荨麻疹症状。尤其是在患者入睡后,盖着被子,身体处于相对温暖的环境中,体温进一步升高,就可能促使荨麻疹发作。
3.迷走神经兴奋:晚上人体的迷走神经相对兴奋,迷走神经兴奋会使支气管、胃肠道等部位的平滑肌收缩,同时也会导致皮肤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后,血浆更容易渗出到组织间隙,形成风团,这也是荨麻疹发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环境因素
1.床上用品:床单、被套、枕套等床上用品如果长时间不更换清洗,会积累大量的灰尘、皮屑、螨虫等过敏原。当患者晚上躺在床上时,接触到这些过敏原,就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导致荨麻疹发作。例如,尘螨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床上正好为它们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尘螨的分泌物、排泄物等都可能成为过敏原,诱发荨麻疹。
2.卧室环境:卧室的温度、湿度以及空气流通情况也会影响荨麻疹的发作。如果卧室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会使皮肤感觉不适,容易出汗,这可能会刺激皮肤,诱发荨麻疹。另外,卧室如果通风不良,空气中会积聚各种有害气体和过敏原,如甲醛、花粉等,也会增加荨麻疹发作的风险。
3.夜间昆虫活动:晚上一些昆虫如蚊子、臭虫等活动较为频繁。这些昆虫叮咬人体后,会注入唾液,其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导致荨麻疹发作。特别是在夏季,蚊子叮咬是引发儿童荨麻疹的常见原因之一。
三、心理因素
1.压力和焦虑: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白天可能忙于工作、学习,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到了晚上,身心放松下来,白天积累的压力和焦虑情绪可能会释放出来。心理压力和焦虑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增加荨麻疹发作的可能性。研究发现,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的人群,患荨麻疹的概率相对较高,而且病情也更容易反复。
2.睡眠质量:睡眠质量不佳也与荨麻疹发作有关。如果患者晚上睡眠不好,如多梦、易醒等,会影响身体的正常恢复和调节功能。睡眠不足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使得皮肤对于外界刺激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诱发荨麻疹。此外,睡眠过程中的翻身、搔抓等动作也可能刺激皮肤,引发荨麻疹症状。
四、应对措施
1.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节律和免疫系统功能。定期更换清洗床上用品,建议每周清洗一次床单、被套和枕套,并在阳光下暴晒,以杀死螨虫和去除过敏原。注意卧室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和湿度适宜。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和加湿器来调节室内环境。
2.心理调节:学会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如进行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放松训练。也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负担。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少荨麻疹的发作。
3.避免接触过敏原:了解自己的过敏原,并尽量避免接触。如果对尘螨过敏,可以使用防螨床上用品;如果对某种食物过敏,要避免食用该食物。在晚上睡觉时,要注意关好门窗,防止昆虫进入卧室。
4.及时治疗:如果荨麻疹症状较轻,可以先采取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用凉毛巾湿敷患处,以缓解瘙痒和肿胀。如果症状严重或频繁发作,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等进行治疗。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用药时需要注意:儿童患者用药需要更加谨慎,尤其是低龄儿童,应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方法,如调整生活环境等。在必须使用药物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用药前也需要咨询医生,选择对胎儿或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荨麻疹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影响原有疾病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