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腱鞘炎
腱鞘炎是腱鞘因机械性摩擦致慢性无菌性炎性改变的常见疾病,病因有过度劳损、外伤、感染、某些疾病等,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休息、热敷、药物)和手术,预防要正确用关节、适当锻炼、注意保暖。
一、病因
1.过度劳损:长期、反复、过度使用手部或足部的某些关节,如频繁打字、织毛衣、长时间握持鼠标等,会使肌腱和腱鞘频繁摩擦,导致腱鞘充血、水肿,逐渐发生纤维变性,引起腱鞘炎。例如,经常从事手工劳作的人群,像纺织工人、乐器演奏者等,患腱鞘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过度劳损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儿童若长时间进行不恰当的手部活动,如过度抓握玩具等,也可能引发腱鞘炎;成年人中,长期伏案工作导致手部频繁运动的人群易患病;老年人可能因关节退变基础上的过度使用而发病。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不同职业分布可能导致不同性别发病风险略有不同。生活方式上,长期保持不良姿势、过度运动等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有手部或足部既往损伤病史的人群,再次过度使用时更易诱发腱鞘炎。
2.外伤:手部或足部的急性外伤,如扭伤、挫伤等,可能直接损伤腱鞘,引发炎症反应。例如,手部受到重物砸伤后,腱鞘可能受到损伤,进而发展为腱鞘炎。
3.感染:邻近组织的感染,如化脓性关节炎等,可蔓延至腱鞘,引起腱鞘炎。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炎症反应较为明显。
4.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可累及腱鞘,导致腱鞘炎症。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攻击关节滑膜等组织,包括腱鞘,从而引发腱鞘炎。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疼痛:患病部位通常会出现疼痛,早期可能为轻微疼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逐渐加重,活动时疼痛往往会加剧。例如,屈指肌腱腱鞘炎患者在屈伸手指时,会感到掌指关节处疼痛。不同部位的腱鞘炎疼痛表现略有差异,手部腱鞘炎疼痛可能影响手指的活动,足部腱鞘炎疼痛则会影响行走等活动。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腱鞘炎时,可能表现为局部哭闹、不愿活动相应部位;老年人由于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述可能与年轻人不同,疼痛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会有活动受限等表现。
2.肿胀:腱鞘部位可能出现肿胀,触摸时可感觉到局部组织增厚、肿大。例如,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桡骨茎突处会有明显肿胀。
3.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腱鞘的炎性改变,患者会出现相应关节的活动受限。比如屈指肌腱腱鞘炎患者,手指屈伸困难,严重时可能出现弹响或闭锁现象,即手指屈伸到某一位置时突然卡住,需要借助外力才能扳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活动受限的程度和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疼痛而拒绝活动相应肢体,老年人则可能因为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三、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来初步诊断腱鞘炎。例如,对于屈指肌腱腱鞘炎,医生会进行手指屈伸活动检查,观察是否有弹响、闭锁现象以及疼痛部位。对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会进行芬克斯坦试验,即患者拇指屈曲,其余四指握住拇指,然后将手腕向尺侧倾斜,若桡骨茎突处出现疼痛,则试验阳性,提示可能患有该疾病。
2.影像学检查:一般情况下,X线检查对腱鞘炎的诊断价值不大,但可以帮助排除其他骨骼疾病。而超声检查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腱鞘的情况,如是否有增厚、滑膜是否有增生等,有助于明确腱鞘炎的诊断。
四、治疗与预防
1.非手术治疗:
休息:让患病部位充分休息,避免过度使用,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例如,屈指肌腱腱鞘炎患者应减少手指的屈伸活动。不同人群的休息方式和时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儿童需要家长帮助限制其过度的手部活动,老年人则要注意避免长时间行走或手部劳作。
局部热敷:通过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可以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进行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但要注意避免烫伤,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更要注意温度和时间。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减轻炎症和疼痛,如口服布洛芬等,但需遵循相关用药原则,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避免低龄儿童使用。
2.手术治疗:如果病情严重,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腱鞘切开减压术等。手术可以松解狭窄的腱鞘,恢复肌腱的正常滑动。
3.预防:
正确使用关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正确使用手部和足部的关节,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重复性的动作。例如,使用电脑时,保持手臂和手腕处于舒适的姿势,避免手腕过度弯曲或伸展。儿童要避免长时间进行不恰当的手部活动,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正确玩耍。
适当锻炼:进行适度的手部和足部锻炼,增强肌腱和腱鞘的柔韧性和耐力。例如,进行手部的伸展、握拳等锻炼,但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锻炼导致损伤。
注意保暖:避免患病部位受凉,寒冷可能会加重腱鞘炎的症状。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或环境中,要注意手部和足部的保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