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做手术好吗
股骨头坏死手术适用情况分分期和症状严重程度,分期上晚期及年轻预期寿命长的多需手术,症状严重保守无效也需手术;手术方式有髓芯减压术适早期,髋关节置换术包括全髋和股骨头置换,各有特点;手术有感染、假体松动、下肢深静脉血栓等风险;非手术适早期轻症但疗程长难阻晚期,手术与非手术选择权衡需考虑年龄、身体状况、生活方式等因素。
一、手术适用情况
1.分期方面
对于股骨头坏死处于晚期,如ARCO分期Ⅲ期及以上的患者,通常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在Ⅲ期时,股骨头的骨结构已经明显破坏,软骨下骨有塌陷等表现,此时非手术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手术能够更好地改善关节功能和缓解疼痛。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对于ARCOⅢ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改善生活质量。
若患者年龄相对较轻,预期寿命较长,也多考虑手术治疗。因为年轻患者对关节功能要求较高,通过手术置换等方式能维持较长时间的关节功能,而如果不及时手术,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2.症状严重程度方面
当患者出现严重的疼痛,且经过长时间的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无效,严重影响行走等日常活动时,手术是较好的选择。疼痛是股骨头坏死常见的症状,严重的疼痛会使患者无法正常行走、站立等,此时手术可以去除坏死组织,改善关节内环境,从而缓解疼痛。
二、手术方式及特点
1.股骨头髓芯减压术
该手术适用于ARCOⅠ-Ⅱ期的患者。其原理是通过降低骨髓内压力,改善股骨头的血运。研究显示,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髓芯减压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疾病的进展,约有部分早期患者通过此手术能够避免进一步发展到需要髋关节置换的阶段。但该手术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效果可能不理想。
2.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它可以完全替换受损的股骨头和髋臼部分。对于年龄较大、预期寿命相对较短或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多次手术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快速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例如,临床研究表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缓解率较高,多数患者术后可以恢复正常的行走等活动。不过,该手术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假体松动、感染等,但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已经明显降低。
股骨头置换术:主要适用于年龄较大、身体条件较差不能耐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该手术只置换股骨头,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小,但远期可能会出现髋臼磨损等问题,不过对于部分老年患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三、手术的风险与并发症
1.感染风险
任何手术都存在感染的可能,髋关节置换术的感染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感染,处理较为复杂。感染可能导致手术失败,需要再次手术等。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风险相对更高,因为糖尿病患者自身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术后感染。所以在手术前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理想的范围内,以降低感染风险。
2.假体松动
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假体松动的情况。这与患者的活动量、骨水泥固定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年轻患者活动量较大,相对老年患者来说假体松动的风险可能更高。所以对于年轻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假体类型和固定方式,以降低假体松动的风险。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手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等情况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股骨头坏死手术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如早期进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使用抗凝药物等。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果脱落可能会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四、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选择权衡
1.非手术治疗的适用情况及局限性
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ARCOⅠ-Ⅱ期、症状较轻的患者。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避免负重(如使用拐杖等)、药物治疗(如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等)、物理治疗(如体外冲击波治疗等)。体外冲击波治疗通过机械波刺激,促进股骨头的血运重建,有研究表明对于部分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非手术治疗的缺点是疗程较长,且对于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非手术治疗往往无法阻止疾病向晚期发展,最终可能还是需要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权衡因素
患者的年龄是重要的权衡因素。年轻患者由于预期寿命长,更倾向于选择保留自身髋关节的手术方式,如髓芯减压术等,但需要密切随访,观察病情变化;而老年患者则更多考虑髋关节置换术,以快速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患者的身体状况也是重要因素,身体状况较差、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更适合创伤较小的手术方式或者非手术治疗为主,但如果症状严重影响生活,也需要在评估风险后谨慎选择手术。另外,患者的生活方式也需要考虑,对于需要频繁行走、活动量较大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更能满足其生活需求;而对于活动量较小的患者,非手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也能维持较好的生活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