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分哪几种
荨麻疹分为急性、慢性及特殊类型。急性荨麻疹突然发生、病程<6周,由食物、药物、感染等诱发;慢性荨麻疹风团每周至少发作2次、病程>6周,与自身免疫等复杂因素相关;特殊类型包括皮肤划痕症、延迟性皮肤划痕、寒冷性、胆碱能性、日光性、压力性荨麻疹等,各有不同表现、发病年龄及诱因等特点
一、急性荨麻疹
1.定义及特点:急性荨麻疹是一种突然发生的、病程在6周以内的荨麻疹。其发病较急,常由食物、药物、感染等因素诱发,患者皮肤会突然出现风团,伴有剧烈瘙痒,风团大小和形态不一,可在数小时内消退,但新的风团会陆续出现。例如,因食用海鲜后短时间内出现全身散在风团,瘙痒明显,这可能就是急性荨麻疹的表现。从年龄角度看,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可能因感染等更易引发急性荨麻疹;生活方式方面,若近期有接触新食物、新药物等情况,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2.病因相关:食物因素中,常见的如鱼、虾、蟹、蛋类等;药物因素有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等;感染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病史方面,若患者有明确的食物或药物过敏史,在接触相关过敏原时更易诱发急性荨麻疹。
二、慢性荨麻疹
1.定义及特点: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每周至少发作2次,病程超过6周的荨麻疹。其病情相对迁延,瘙痒症状时轻时重,风团可每日或间歇性发作,有的患者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比如有的患者反复发作荨麻疹超过6周,且每周发作多次,就属于慢性荨麻疹。年龄上,各年龄段都可能患病,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内分泌紊乱等可能成为慢性荨麻疹的诱发或加重因素。病史方面,部分患者可能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等,自身免疫因素可能参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
2.病因相关:慢性荨麻疹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自身免疫、肥大细胞激活等有关。自身免疫方面,约1/3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自身抗体,如抗IgE抗体等;肥大细胞激活可能是由于一些炎症介质的释放导致肥大细胞活化,从而引发荨麻疹症状。生活方式中,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增加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几率。
三、特殊类型荨麻疹
1.皮肤划痕症荨麻疹(人工荨麻疹)
表现: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伴有瘙痒,不久后可自行消退。例如,患者用指甲划过皮肤后,很快出现一条红色的划痕,随后隆起并伴有瘙痒。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上若皮肤经常受到外界的机械刺激,可能诱发该病,病史方面一般无特殊的特定病史,但如果有皮肤敏感的情况可能更易出现。
2.延迟性皮肤划痕症
表现:皮肤划痕后6-8小时出现风团与红斑,持续24-48小时消退。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迟发型超敏反应有关。年龄分布无明显特殊倾向,生活方式中如果皮肤长时间处于可能受到机械刺激的环境,如穿着紧身衣物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病史方面暂未发现有特定的典型病史关联。
3.寒冷性荨麻疹
表现:可分为获得性和家族性两种。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较多见,常于接触寒冷空气、冷水或冷物后,暴露或接触部位产生风团或斑块状水肿;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较少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幼年发病,反复出现,持续终生,受冷后数小时出现风团,伴有发热、寒战、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年龄上,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多幼年发病,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中,冬季或接触寒冷环境时更容易发病,有寒冷性荨麻疹病史的患者在寒冷季节需特别注意保暖。病史方面,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有遗传倾向,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可能与个人体质有关,如存在冷球蛋白血症等情况可能诱发。
4.胆碱能性荨麻疹
表现:多见于青年,主要由于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酒精饮料等使躯体深部温度上升,促使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表现为受刺激后数分钟出现直径2-4mm的圆形丘疹性风团,周围有程度不一的红晕,常散发于躯干上部和上肢,互不融合,自觉剧痒,有时仅有剧痒而无皮疹。年龄上以青年为主,生活方式中若有运动、受热等情况,容易诱发该病,病史方面一般无特殊的典型病史,但如果有容易因温度变化等因素出现皮肤反应的情况可能相关。
5.日光性荨麻疹
表现:皮肤暴露于日光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及风团。风团发生后约1-2小时消退。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畏寒、乏力、晕厥、痉挛性腹痛等。年龄上无明显特定倾向,生活方式中长时间暴露于日光下的人群更容易发病,有日光性荨麻疹病史的患者在日光强烈时需做好防晒措施。病史方面可能与个人对日光的敏感程度有关。
6.压力性荨麻疹
表现:皮肤受压后4-6小时出现肿胀,受累部位多为掌跖和臀部,皮损持续8-12小时消退。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头痛、关节痛、发热等。年龄上无明显特殊倾向,生活方式中长时间站立、久坐、长时间携带重物等使皮肤受到压力的情况容易诱发该病,病史方面一般无特殊的典型病史,但如果有皮肤容易因压力出现反应的情况可能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