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脊柱疼痛怎么回事
背部脊柱疼痛常见原因包括肌肉骨骼因素(姿势不良、外伤、脊柱退变)和疾病因素(脊柱炎症性疾病、脊柱肿瘤、内脏疾病牵涉痛);评估与检查有体格检查(观察外观、检查活动度、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X线、CT、MRI);应对与建议包括非药物干预(纠正姿势、适当运动、物理治疗)和医疗干预(针对病因治疗,特殊人群需谨慎)。
一、背部脊柱疼痛的常见原因
1.肌肉骨骼因素
姿势不良:长期伏案工作、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会使背部脊柱周围的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时间久了容易导致肌肉劳损,引起疼痛。例如,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群,由于脊柱长期处于前屈姿势,背部肌肉容易疲劳,进而引发疼痛。对于儿童来说,如果长期背着过重的书包且背包姿势不正确,也可能影响脊柱发育并导致疼痛;女性长期穿高跟鞋,会改变身体的重心,使得背部脊柱的力学平衡被打破,增加脊柱疼痛的风险。
外伤:背部脊柱受到外力撞击,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可能导致脊柱骨折、肌肉拉伤或韧带损伤,从而引起疼痛。老年人由于骨骼相对脆弱,即使是轻微的外伤,如滑倒,也可能引发脊柱骨折,导致明显的疼痛。而青少年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碰撞,也可能造成脊柱相关的外伤疼痛。
脊柱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会发生退变,如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等。椎间盘退变会使椎间盘的弹性下降,容易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引起背部脊柱疼痛。中老年人是脊柱退变的高发人群,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流失加快,脊柱退变的速度可能会加快,疼痛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脊柱承受的压力较大,也会加速脊柱的退变进程,引发疼痛。
2.疾病因素
脊柱炎症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累及脊柱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见于青年男性。其发病与遗传、免疫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背部脊柱的疼痛、僵硬,尤其是早晨起床时症状较为明显,活动后可稍有缓解。类风湿关节炎也可能累及脊柱,除了关节疼痛外,还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能出现脊柱受累导致疼痛的情况。
脊柱肿瘤:脊柱原发肿瘤或转移瘤都可能引起背部脊柱疼痛。肿瘤组织会破坏脊柱的骨质结构,导致疼痛。原发于脊柱的肿瘤相对较少见,而转移性肿瘤较为常见,如肺癌、乳腺癌等容易转移到脊柱。老年人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背部脊柱疼痛,且经过一般治疗无缓解,需要警惕脊柱肿瘤的可能。
内脏疾病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也可引起背部脊柱疼痛,如心绞痛、胆囊炎等。心绞痛发作时,疼痛可能放射至背部脊柱区域;胆囊炎可引起右上腹疼痛,同时也可能伴有背部脊柱右侧的牵涉痛。对于有内脏疾病病史的患者,当出现背部脊柱疼痛时,需要考虑到牵涉痛的可能,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明确病因。
二、背部脊柱疼痛的评估与检查
1.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背部脊柱的外观,看是否有畸形、肿胀等情况。然后进行脊柱的活动度检查,了解脊柱在各个方向上的活动是否受限。还会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如检查下肢的感觉、肌力等,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受压的情况。例如,检查患者直腿抬高试验是否阳性,来初步判断是否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神经受压。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以初步观察脊柱的骨骼结构,如是否有骨折、骨质增生、脊柱侧弯等情况。对于脊柱退变、骨折等问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对于早期的椎间盘病变等显示不够清晰。
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脊柱的骨骼细节,对于椎间盘突出、脊柱骨折的诊断更为准确,可以明确椎间盘突出的程度、骨折碎片的位置等。
MRI检查:对脊柱的软组织结构,如椎间盘、脊髓、神经等显示效果更好,能够早期发现椎间盘病变、脊髓病变等情况,是评估背部脊柱疼痛原因的重要检查方法。
三、背部脊柱疼痛的应对与建议
1.非药物干预
纠正姿势: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坐着时应使腰部挺直,臀部完全坐在椅子上;站立时双肩放松,收腹挺胸。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纠正其不良的坐姿和写字姿势;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应定时起身活动,做一些简单的背部伸展运动。
适当运动:进行一些有助于背部脊柱健康的运动,如游泳,游泳时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脊柱的负担,同时锻炼背部肌肉;瑜伽中的一些体式也可以增强背部肌肉力量,改善脊柱的柔韧性。但运动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运动造成损伤。
物理治疗:可以采用热敷、按摩等物理治疗方法。热敷能够促进背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按摩可以由专业人员进行,放松背部脊柱周围的肌肉。但如果有脊柱骨折等情况,不宜进行按摩。
2.医疗干预
如果背部脊柱疼痛是由疾病引起,如强直性脊柱炎需要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免疫调节等治疗;对于脊柱肿瘤可能需要手术等治疗方式;如果是内脏疾病牵涉痛则需要针对内脏疾病进行治疗。在选择医疗干预措施时,要根据具体的病因和病情由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出现背部脊柱疼痛,由于涉及到胎儿的安全,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方法;老年人出现背部脊柱疼痛,要注意排除骨质疏松等疾病,在检查和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身体的整体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