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斑和紫癜的区别
瘀斑与紫癜在定义外观、病因、诊断鉴别及治疗原则上有区别。瘀斑是直径大于5mm的较大面积皮下出血斑,成因有外伤、血液疾病、血管因素等,诊断结合病史检查,治疗依病因;紫癜是直径3-5mm的出血点或瘀点融合,成因有血小板、血管及其他因素,诊断需结合伴随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治疗依类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治疗各异。
一、定义与外观表现
瘀斑:是皮肤或黏膜下出血面积较大的情况,直径一般大于5mm。外观上表现为较大的、扁平或稍微隆起的青紫色、紫红色斑片,颜色可随时间推移逐渐发生变化,初期可能较红,之后逐渐变紫、变黄等。其形成主要是由于较大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渗出到皮下组织较多区域所致。例如,严重外伤导致皮下较大范围的血管破裂,就可能形成瘀斑。
紫癜:是皮肤或黏膜下出血直径在3-5mm的出血点或瘀点融合而成的情况。外观多表现为较小的、分散或密集的紫红色斑点,一般不高出皮肤表面(除过敏性紫癜伴血管神经性水肿时可能稍有隆起)。它主要是由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引起,出血范围相对瘀斑较小。比如过敏性紫癜患者皮肤可出现紫癜样改变。
二、病因方面的差异
瘀斑
外伤因素:外力撞击、挤压等造成较大范围的皮下血管损伤破裂,是常见病因。如剧烈运动时身体某部位与硬物碰撞,可导致局部形成瘀斑。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因外伤出现瘀斑,儿童在玩耍过程中容易因碰撞受伤出现瘀斑;成年人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时也可能因外伤出现。
血液系统疾病:某些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血友病,由于患者体内缺乏特定凝血因子,容易出现自发性的较大范围皮下出血形成瘀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时也可能出现大片瘀斑情况,但本质与单纯瘀斑的血管因素不同。不同性别在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瘀斑方面无绝对明显差异,但不同血液疾病有其好发人群特点。
血管因素: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容易发生出血形成瘀斑,这种情况与遗传因素相关,不同年龄都可能发病。
紫癜
血小板因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常见原因,包括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毛细血管容易破裂出血形成紫癜。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对多见,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有关;成年人也可发病,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
血管因素:过敏性紫癜是较典型的血管性紫癜,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血液渗出形成紫癜。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春秋季发病相对较多,可能与该时期的感染等致敏因素相关;成年人也可患过敏性紫癜,诱因可能有感染、食物、药物等多种。
其他因素:维生素C缺乏可导致血管脆性增加,也可能引起紫癜样改变,这种情况在饮食不均衡、长期摄入维生素C不足的人群中易出现,各年龄均可发生,但儿童可能因挑食等原因更易出现。
三、诊断与鉴别要点
瘀斑: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外伤史、出血性疾病家族史等,结合体格检查,观察瘀斑的部位、大小、颜色变化等情况。必要时可能会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或血管异常等情况。例如,若患者有外伤史且瘀斑范围较大,结合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正常,多考虑为外伤引起的瘀斑;若患者无明显外伤史,伴有凝血功能异常,则需进一步排查血液系统疾病。
紫癜:对于紫癜,除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外,过敏性紫癜还需观察是否伴有腹痛、关节痛、血尿等表现,因为过敏性紫癜可累及胃肠道、关节、肾脏等部位。实验室检查方面,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发现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过敏性紫癜患者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常呈阳性等。通过这些综合判断来区分是哪种原因引起的紫癜,例如过敏性紫癜患者一般血小板计数正常,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四、治疗原则
瘀斑
外伤引起的瘀斑:早期可进行冷敷,减少出血和肿胀,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吸收。一般小的瘀斑可自行吸收,不需要特殊药物治疗,但要注意观察瘀斑变化情况。如果瘀斑范围进行性扩大或伴有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不同年龄人群处理基本类似,但儿童皮肤娇嫩,冷敷和热敷时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冻伤或烫伤。
血液系统疾病等引起的瘀斑: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血友病患者需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等;对于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导致的瘀斑,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替代治疗或其他针对性治疗。不同性别在原发病治疗上遵循相应疾病的治疗规范,但要考虑不同性别在某些疾病发生率和表现上的差异对治疗的影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轻度患者可先观察,严重时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脾切除等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一定自限性,但也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儿童用药需尤其谨慎,优先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
过敏性紫癜:首先要脱离过敏原,然后根据病情给予抗过敏药物、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等治疗。若累及肾脏等重要脏器,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儿童患过敏性紫癜时要注意观察其腹痛、血尿等情况,及时发现是否有脏器受累,并给予相应处理,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心理状态,给予人文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