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是常见骨骼退行性病变,由年龄、慢性损伤、先天性关节结构异常等致骨关节边缘有骨性增生物,好发于膝关节等部位,有相应表现,可通过X线等检查诊断,治疗原则是缓解症状等,非药物干预包括运动、物理治疗、减轻体重等。
一、骨质增生的定义
骨质增生又称骨刺,是一种常见的骨骼退行性病变。它是人体为维持关节的稳定性、代偿局部受力不平衡等而出现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下的骨质异常增生现象,表现为骨关节边缘形成骨性增生物。
二、骨质增生的发病机制
(一)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关节软骨会逐渐发生磨损、退化。一般来说,30-40岁之后,关节软骨的代谢开始出现变化,合成与分解失衡,软骨逐渐变薄、磨损,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机体就会启动骨质增生的代偿机制,以增加关节的接触面积等,来维持关节的功能。例如,老年人膝关节骨质增生较为常见,就是因为膝关节长期承受身体重量,随着年龄增长,软骨磨损后骨质增生来试图稳定关节。
(二)慢性损伤因素
长期反复的关节劳损是引发骨质增生的重要原因。比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膝关节、腰椎等部位长期受到过度的压力和摩擦,关节软骨受损后,骨质就会增生来修复和代偿。运动员由于频繁的运动训练,关节反复受到冲击,也容易出现骨质增生,像篮球运动员的膝关节骨质增生相对多见。
(三)先天性关节结构异常
一些人存在先天性的关节结构异常,例如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人群,髋关节的正常结构被破坏,关节受力不均衡,为了适应这种异常的力学环境,就会逐渐出现骨质增生来试图纠正关节的力学状态,以维持关节的基本功能。
三、骨质增生的好发部位及相关表现
(一)好发部位
常见的好发部位有膝关节、腰椎、颈椎、足跟等部位。膝关节骨质增生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时可听到摩擦音,严重时可导致膝关节活动受限;腰椎骨质增生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神经,引起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颈椎骨质增生如果压迫颈部神经、血管,可出现颈部疼痛、上肢麻木、头晕等表现;足跟骨质增生则表现为足跟部疼痛,尤其是晨起下床第一步时疼痛明显,行走一段时间后疼痛可能会有所缓解,但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又会加重。
(二)不同部位表现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
对于老年人来说,膝关节骨质增生与长期的步行、上下楼梯等活动有关,年龄越大,关节退变越明显,骨质增生的发生率越高。而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颈椎骨质增生相对多见,这与他们长期保持不良的坐姿,颈椎长期处于前屈状态,导致颈椎关节受力不均衡有关。
四、骨质增生的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是诊断骨质增生的常用方法。通过X线片可以清晰地看到骨关节边缘有骨性突起,即骨质增生的表现。例如,膝关节X线片可发现膝关节边缘有唇样、刺样等形态的骨质增生。不同年龄、不同部位的骨质增生在X线片上有其相对典型的表现,通过X线检查可以初步判断骨质增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2.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部位的骨质增生,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骨质增生与周围组织,如神经、血管等的关系。比如颈椎部位的骨质增生,CT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增生的骨质是否压迫脊髓、神经根等结构,为临床治疗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3.MRI检查:除了能显示骨质增生的情况外,还可以观察关节软骨、韧带、半月板等软组织的病变情况。在诊断骨质增生相关的软组织损伤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尤其对于一些早期的、X线和CT不易发现的病变,MRI可以更早地发现异常。
五、骨质增生的治疗原则及非药物干预
(一)治疗原则
骨质增生的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延缓病情进展。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当非药物治疗无效且病情严重影响生活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二)非药物干预
1.运动疗法:根据不同部位的骨质增生采取相应的运动方式。例如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可以进行游泳、平地慢走等运动,游泳时关节受到的重力较小,能锻炼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同时不增加关节的负担;平地慢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稳定性。对于颈椎骨质增生患者,可以进行颈椎的米字操等锻炼,增强颈椎周围肌肉力量,维持颈椎的稳定性,但要注意运动的幅度和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加重损伤。运动疗法需要长期坚持,不同年龄的人群运动强度和方式要适当调整,年轻人相对可以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和难度,老年人则要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
2.物理治疗:常见的有热敷、理疗等。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例如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可以用温热的毛巾进行局部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理疗如红外线照射等也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骨质增生相关的疼痛等症状。物理治疗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适用,但要注意温度和照射时间等,避免烫伤等情况发生。
3.减轻体重:对于体重超重的人群,减轻体重可以显著减轻关节的负担,从而延缓骨质增生的进展。因为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膝关节、髋关节等负重关节的压力,加重关节软骨的磨损和骨质增生的程度。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减轻体重都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如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相结合,老年人减轻体重时要注意避免过度节食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