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输精管堵塞
输精管堵塞是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由先天性(输精管发育不全、附睾-输精管连接异常)和后天性(炎症、感染、外伤、肿瘤)因素致输精管梗阻,致男性不育及阴囊局部体征,可通过精液分析、超声、输精管造影诊断,育龄、有盆腔手术史、儿童男性需注意相关影响及事项
一、定义
输精管堵塞是指输精管因各种原因发生梗阻,导致精子无法正常通过输精管排出的一种男性生殖系统疾病。输精管是精子从睾丸运输到射精管的通道,当这个通道出现堵塞时,会影响生育功能。
二、常见病因
1.先天性因素
输精管发育不全:胚胎发育过程中输精管形成障碍,可导致输精管部分或完全缺失,这种情况在男性新生儿中可能存在,与遗传等胚胎发育相关因素有关,男性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相关基因或结构异常可引发此问题。
附睾-输精管连接异常:附睾与输精管的连接部位发育异常,使得精子难以从附睾顺利运输到输精管中,这也是先天性因素导致输精管堵塞的一种情况,同样与胚胎发育时期的异常有关。
2.后天性因素
炎症性因素
附睾炎:附睾发生炎症,如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附睾炎,炎症可蔓延至输精管,导致输精管管壁充血、水肿,进而发生粘连、堵塞。例如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引发的附睾炎,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扩散可能累及输精管。
前列腺炎、精囊炎:前列腺炎和精囊炎的炎症病原体可能通过射精管等途径波及输精管,引起输精管的炎症性改变,导致堵塞。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会使输精管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影响精子的通行。
感染性因素
性传播疾病: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可累及生殖系统,导致输精管炎症和堵塞。性传播疾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通过不洁性行为传播,感染后若未规范治疗,容易引发输精管的病变。
其他细菌感染:身体其他部位的细菌感染通过血行传播等途径累及输精管,也可造成输精管堵塞。例如身体某部位的脓肿,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后到达输精管部位,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堵塞。
外伤
阴囊部位外伤:阴囊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时,可能导致输精管损伤,进而引起堵塞。比如剧烈运动时阴囊受到碰撞,或者交通事故等造成阴囊外伤,都可能伤及输精管。
盆腔手术损伤:一些盆腔部位的手术,如前列腺癌根治术、精索静脉曲张手术等,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不小心损伤输精管,若手术中对输精管的修复不恰当或术后发生粘连等情况,就可能导致输精管堵塞。
肿瘤
附睾肿瘤:附睾部位的肿瘤可压迫、侵犯输精管,导致输精管堵塞。例如附睾的良性或恶性肿瘤,随着肿瘤的生长,会占据空间并影响输精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精囊肿瘤:精囊肿瘤也可能累及输精管,造成输精管的堵塞。精囊与输精管关系密切,肿瘤的生长可能阻塞输精管的通路。
三、临床表现
1.生育问题:男性主要表现为不育,妻子长时间未能自然受孕,经检查可能发现是由于输精管堵塞导致精子无法排出。这是输精管堵塞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因为精子无法正常通过输精管排出,就无法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2.局部表现
阴囊局部体征:部分患者可能在阴囊部位摸到异常的结节等情况,比如附睾炎引起输精管堵塞时,可能在附睾部位摸到硬结,输精管也可能增粗等。这是因为炎症等因素导致输精管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出现局部的异常体征。
四、诊断方法
1.精液分析
无精子或严重少精子:精液中精子数量极少甚至没有精子,这是输精管堵塞常见的精液检查表现。因为输精管堵塞使得精子无法排出,精液中就缺乏精子或者精子数量很少。
精浆生化指标异常:精浆中的某些生化指标会发生改变,如α-葡萄糖苷酶等指标可能降低。α-葡萄糖苷酶主要由附睾分泌,当输精管堵塞时,附睾产生的α-葡萄糖苷酶不能正常排出到精液中,导致精浆中该指标降低。
2.超声检查
阴囊超声:可以观察附睾、输精管的形态、结构等情况,看是否存在输精管增粗、结节等异常。例如能发现附睾尾部的囊肿等情况,而囊肿可能压迫输精管导致堵塞。
经直肠超声:对于精囊等部位的观察有一定帮助,可了解精囊是否存在异常,如精囊是否有萎缩、囊肿等情况,因为精囊与输精管相关,精囊的病变可能影响输精管。
3.输精管造影
明确堵塞部位:通过向输精管内注入造影剂,然后进行X线摄片等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输精管堵塞的部位,是近端堵塞还是远端堵塞等情况,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五、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育龄男性
育龄男性出现输精管堵塞会直接影响生育,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在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接触可能导致生殖系统损伤的危险因素,如避免长时间高温环境(高温可能影响精子生成和输精管功能),避免不洁性行为以减少性传播疾病导致输精管堵塞的风险等。
2.有盆腔手术史男性
有盆腔手术史的男性要密切关注自身生殖系统的情况,如出现生育问题等要及时检查是否有输精管堵塞。术后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恢复,避免过早进行剧烈活动等可能导致阴囊、盆腔部位受伤的行为,以降低输精管损伤导致堵塞的风险。
3.儿童男性
儿童时期如果存在先天性输精管堵塞相关情况,如先天性输精管发育不全等,需要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密切观察生殖系统的发育情况。家长要注意儿童的生活环境等因素,避免接触可能影响胚胎发育的不良因素(虽然儿童时期主要是先天性因素,但了解相关发育情况有助于早期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