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粉碎性骨折怎么治
膝盖粉碎性骨折先制动固定并转运就医,手术时机依全身情况等定,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关节置换等,术后分早期、中期、后期康复,还需预防及处理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包括各阶段康复训练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一、急救处理
膝盖粉碎性骨折发生后,首先要确保患者制动,避免骨折部位进一步损伤,可使用木板等简单固定物对患肢进行固定,尽快转运至医院。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
一般来说,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局部肿胀得到一定控制后尽快进行手术,通常在受伤后1-2周内手术较为合适,但具体还需根据患者的整体状况,如是否存在其他严重合并伤等因素来综合判断。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折愈合能力较强,可适当根据病情调整手术时机,但也需尽快稳定骨折部位。
对于老年患者,若身体基础状况较差,需先积极改善全身状况,如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待身体条件允许后尽早手术,以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
2.手术方式选择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膝盖粉碎性骨折的常用方法。通过手术切开皮肤,暴露骨折部位,将骨折碎片复位后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以恢复膝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稳定性。例如,对于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等情况,可采用合适的钢板进行内固定。在儿童患者中,由于骨骼仍在发育,会选择对骨骼生长影响较小的内固定材料和手术方式,尽量避免影响骨骺的正常发育。老年患者则可能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对简单有效的内固定方式,同时要考虑到老年患者骨质情况,选择合适的螺钉等固定物。
关节置换术:对于一些严重粉碎性骨折且膝关节功能严重受损、年龄较大、预期寿命较长的患者,可能会考虑关节置换术。通过置换受损的膝关节,恢复关节功能,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关节情况。
三、术后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术后1-6周)
关节活动度训练:术后早期在医生指导下开始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训练,可采用被动活动的方式,如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膝关节的缓慢屈伸,避免暴力操作,防止再次损伤。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训练的力度和频率,以不引起患儿明显疼痛和不适为宜,逐渐增加活动范围。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康复训练要更加温和,逐步增加活动度,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耐受情况。
肌肉收缩训练: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即患者在膝关节不动的情况下,用力收缩股四头肌,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天多次。通过这种训练可以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
2.中期康复(术后6-12周)
渐进性关节活动度训练:在早期康复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主动的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训练,可借助CPM(持续被动活动)机等辅助设备,缓慢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同时,开始进行部分负重训练,根据骨折愈合情况,使用拐杖等辅助器具,让患肢逐渐承受部分体重,一般从体重的1/4-1/3开始,逐渐增加负重比例。儿童患者在中期康复时要根据骨骼生长和骨折愈合情况调整负重训练,避免影响骨骼发育;老年患者则要根据自身恢复情况谨慎增加负重,防止摔倒等意外发生。
平衡和步行训练:进行平衡训练,可在平衡垫上进行单腿站立等训练,提高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平衡控制能力。然后逐步进行步行训练,使用拐杖等辅助器具,练习正确的步行姿势,逐渐增加步行的距离和速度。
3.后期康复(术后3个月以上)
全面功能恢复训练:进一步加强膝关节的力量训练,如进行直腿抬高、蹲起等训练,增强股四头肌、腘绳肌等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同时进行步态训练,使步行更加稳定、自然。对于儿童患者,要关注其骨骼发育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确保其能够逐渐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老年患者则要注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因膝关节问题导致的生活不便。
四、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感染
预防: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对于糖尿病患者等容易发生感染的特殊人群,要积极控制血糖,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儿童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也要注意保持伤口周围清洁,避免感染。
处理:一旦发生感染,要及时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根据感染情况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清创等处理。
2.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术后鼓励患者早期进行下肢肌肉收缩训练和踝泵运动(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对于高危患者,可使用气压治疗仪等辅助设备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儿童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也要适当进行下肢活动,老年患者由于血液黏稠度相对较高等因素,更要重视预防深静脉血栓,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适的抗凝预防措施,但要注意儿童患者一般不首选抗凝药物预防,以非药物预防为主。
处理:如果怀疑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要进行相关检查(如下肢静脉超声等),确诊后根据情况采取抗凝等治疗措施。
3.创伤性关节炎
预防:手术中尽量恢复膝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稳定性,术后规范康复训练,避免过早过度负重等。儿童患者要确保骨折复位良好,以减少对关节软骨的损伤,促进关节正常发育;老年患者则要注意康复训练的适度,防止关节过度使用。
处理: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时,可通过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疼痛)、物理治疗(如热敷、理疗等)等方法改善症状,严重时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手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