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中医证型,由情志、饮食等因素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引发,有胃脘及全身症状,需结合中医症状、西医检查诊断,与其他证型有别,治疗以疏肝和胃为主并需生活方式调整,可通过情志、饮食、运动调节预防。
一、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的定义
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中医证型分类。慢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而肝胃不和型主要是由于肝脏功能失调影响到胃的正常功能,导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所出现的一系列胃部不适及相关症状的慢性胃炎类型。从中医理论角度来看,肝主疏泄,能调节气机,若情志不舒等因素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和升降功能,就会出现肝胃不和的病理状态,反映在胃部就表现为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
二、病因病机
1.情志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志刺激是常见病因。例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的人群,容易出现情志不舒,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胃的气机通畅,引发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从现代心理学角度,不良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影响胃肠道的功能,导致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分泌功能等发生改变,从而诱发慢性胃炎。
2.饮食不节:过度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饮食不规律等。比如经常暴饮暴食、爱吃火锅烧烤等辛辣油腻食物的人,容易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引起肝胃不和。饮食不节会直接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脾胃受损则运化失常,气机不畅,累及肝脏,出现肝胃不和的病机。
3.其他因素:先天体质较弱、久病等也可能导致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如一些患有慢性疾病且体质虚弱的人,身体的正气不足,更容易受到外邪或情志等因素的影响,出现肝失疏泄、胃失和降的情况。
三、临床表现
1.胃部症状:胃脘胀满疼痛,疼痛可连及两胁,嗳气频繁,呃逆,反酸等。例如患者会感觉上腹部胀满不适,疼痛部位不固定,可窜动,打嗝后感觉稍舒,有时会有胃酸反流至口腔的情况。这是因为肝胃不和影响了胃的正常通降功能,导致胃气上逆,出现上述胃部不适症状。
2.全身症状: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食欲不振,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等。由于肝主情志,肝胃不和时患者往往伴有情绪方面的改变,心情抑郁或者容易发怒,同时因为脾胃功能受到影响,所以食欲会受到一定影响。通过舌苔脉象的观察,中医可以辅助判断肝胃不和的证型,弦脉通常与肝脏的病变相关,提示肝气不舒。
四、诊断要点
1.中医诊断: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舌苔脉象等进行诊断。症状上有胃脘胀满疼痛连及两胁、嗳气、呃逆、反酸、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等;舌苔多为薄白或薄黄,脉象弦。同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等综合判断。
2.西医相关检查:通常需要结合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等。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表现,幽门螺杆菌检测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常见的病因之一,在诊断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时,需要排除或明确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以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
五、与其他证型的鉴别
1.与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鉴别: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等,而肝胃不和型以胃脘胀痛连及两胁、情志相关症状明显为特点。脾胃虚弱型更多是脾胃阳气不足,运化无力,而肝胃不和型是肝失疏泄、胃失和降,两者在症状表现和病机上有明显区别。
2.与胃阴不足型慢性胃炎鉴别:胃阴不足型慢性胃炎表现为胃脘隐隐灼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等,与肝胃不和型的胀痛、情志相关症状不同。胃阴不足型主要是胃阴亏虚,胃失濡养,而肝胃不和型是肝胃气机失调,通过症状表现可以进行区分。
六、治疗原则
1.中医治疗:以疏肝和胃为基本原则。可选用柴胡疏肝散等方剂进行加减治疗。通过调理肝脏气机,恢复胃的和降功能来改善症状。例如柴胡疏肝散中的柴胡、香附等药物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配合白芍、川芎等药物可以达到疏肝和胃的效果。
2.生活方式调整:对于各年龄、性别人群都需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饮食上要规律,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特点,比如儿童要避免食用过多零食等影响脾胃功能的食物;老年人要注意饮食的温和、易消化,同时保持情绪稳定,因为老年人可能更容易受到情志因素的影响而诱发或加重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女性在月经前后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更容易出现情志波动,要尤其注意调节情志和饮食。
七、预防措施
1.情志调节: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运动、冥想、听音乐等。不同年龄人群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情志调节方式,儿童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放松,成年人可以通过运动锻炼等,老年人可以通过下棋、书法等活动调节情志。
2.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饥过饱,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各年龄人群都要注意饮食规律,儿童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偏食;老年人要根据自身消化功能调整饮食量和食物种类。
3.适度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促进气血流通,调节肝脏和脾胃的功能。不同年龄人群的运动方式和强度不同,儿童可以选择趣味性的运动,如跑步、跳绳等;成年人可以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游泳等;老年人可以选择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有助于预防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