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低压高是怎么一回事的呢
低压高即舒张压高,正常范围60-89mmHg,持续高于90mmHg且收缩压正常或轻度升高为低压高,其原因包括生活方式(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肥胖)、年龄与性别(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更年期前女性低于男性,后接近甚至高于男性)、疾病(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危害是损害心脑肾等脏器;应对建议有生活方式调整(低盐饮食、运动、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压、就医评估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老年人缓慢降压等)
一、低压高的定义及相关指标
低压高即舒张压高,正常舒张压范围是60~89mmHg,当舒张压持续高于90mmHg且收缩压正常或轻度升高时,就属于低压高的情况。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血管阻力等情况,外周血管阻力增加等因素可导致舒张压升高。
(一)外周血管阻力因素
外周血管阻力升高是导致低压高常见原因之一。比如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等可能引起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使得血管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进而表现为舒张压升高。像长期高盐饮食,会使体内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同时也会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导致外周血管阻力上升,促使舒张压升高。
二、低压高的常见原因
(一)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方面:高盐饮食是重要诱因,过多摄入钠盐会使人体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多,心脏泵血时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导致舒张压升高。另外,长期大量饮酒也会损伤血管内皮,影响血管的正常舒缩功能,增加舒张压升高的风险。
2.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使身体代谢减缓,脂肪容易堆积,体重增加,进而影响血管功能,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引起舒张压升高。而且运动不足还可能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增高,也会对舒张压产生不利影响。
3.肥胖:肥胖者体内脂肪含量较多,会释放多种活性物质,影响血管的正常调节功能,同时肥胖常伴随胰岛素抵抗等情况,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容易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使得舒张压升高。
(二)年龄与性别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逐渐下降,尤其是中老年人,血管壁弹性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多,血管顺应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更容易出现舒张压升高的情况。例如,老年人血管老化,对血压的调节能力减弱,舒张压升高相对常见。
2.性别:在更年期前,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舒张压升高的发生率相对低于男性;但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女性舒张压升高的风险逐渐接近男性,甚至可能高于男性。
(三)疾病因素
1.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会影响肾脏对水钠的排泄功能,导致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同时还可能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使得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从而出现舒张压升高的情况。
2.内分泌疾病:像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体内醛固酮分泌增多,导致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其中舒张压升高较为明显;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机体代谢,心脏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也可能发生变化,进而引起舒张压升高。
三、低压高的危害及应对建议
(一)危害
低压高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例如,长期舒张压升高会加重心脏后负荷,使左心室肥厚,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还会影响脑部血管,导致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等,增加脑卒中的发生几率;同时会损害肾脏血管,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逐渐导致肾功能不全等。
(二)应对建议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g以下,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增加钾的摄入,因为钾有助于促进钠的排泄。同时要减少饮酒量,最好戒酒。
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增强血管弹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2范围内。对于肥胖者来说,减轻体重5%~10%就可能使舒张压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2.定期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低压高的患者要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血压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般建议每天在固定时间测量血压,至少早晚各测量一次。
3.就医评估与治疗:如果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后舒张压仍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例如,如果存在明确的疾病导致的低压高,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可能会根据患者情况使用合适的降压药物来控制舒张压,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等,但具体用药需由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决定。
4.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低压高时,要注意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在降压治疗过程中,应缓慢降压,避免快速降压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同时要密切关注是否有头晕、乏力等低血压相关症状,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女性更年期后患者:女性更年期后低压高的患者除了遵循一般的降压措施外,还应关注自身的激素变化情况,保持良好的心态,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激素相关评估和处理,但需谨慎选择,因为激素治疗也有一定的风险和禁忌证。
儿童及青少年:虽然儿童及青少年低压高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出现也要重视。要关注其生活方式,如是否存在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运动等情况,及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避免发展为成人高血压。同时要定期监测血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如肾脏疾病等引起的高血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