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性骨折有什么后遗症
粉碎性骨折后可能出现关节僵硬与活动受限、创伤性关节炎、肌肉萎缩、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畸形愈合等问题,其发生机制各有不同,且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如关节僵硬与活动受限因长时间固定制动致关节周围组织粘连等,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均有影响;创伤性关节炎因关节面不平整致软骨磨损等,年龄、生活方式、病史也有作用;肌肉萎缩因受伤肢体活动减少致废用性萎缩,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相关;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因骨折断端血运破坏等,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影响;畸形愈合因骨折断端对位对线不良,年龄、生活方式、病史亦有影响。
一、关节僵硬与活动受限
发生机制:粉碎性骨折后,由于长时间固定制动,关节周围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等)发生粘连、挛缩,同时关节内可能有渗出、纤维蛋白沉积等,导致关节活动度下降。例如,上肢肱骨粉碎性骨折后,若固定不当,肩关节可能出现僵硬,影响抬举、旋转等活动;下肢股骨粉碎性骨折后,膝关节可能发生僵硬,影响屈伸功能。
年龄影响:儿童粉碎性骨折后,若发生关节僵硬,由于儿童骨骼、软组织的再生修复能力较强,经过积极康复可能有一定恢复,但相对成人所需时间可能更短或更长需根据个体情况;成人粉碎性骨折后关节僵硬恢复相对较复杂;老年人因自身组织修复能力减弱,关节僵硬发生后恢复难度较大,且易长期存在。
生活方式影响:受伤前活动量较大的患者,粉碎性骨折后更易出现关节僵硬,因为其关节周围组织适应了较高的活动水平,制动后组织挛缩等改变更明显;而受伤前活动量小的患者,相对发生关节僵硬的程度可能较轻,但也需重视康复。
病史影响:本身有关节疾病基础的患者,如既往有关节炎等,粉碎性骨折后发生关节僵硬的风险更高,且恢复更困难。
二、创伤性关节炎
发生机制:粉碎性骨折导致关节面不平整,骨折愈合后关节软骨磨损、破坏,关节间隙变窄,长期磨损引发创伤性关节炎。比如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关节面破坏后,行走时关节受力不均,软骨逐渐磨损,出现疼痛、肿胀、活动时摩擦感等症状。
年龄影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后若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可能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导致下肢不等长等问题;成人创伤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的疼痛、活动受限等;老年人创伤性关节炎可能会加速关节的退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影响:受伤后过早负重活动的患者,会加重关节面的磨损,促进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而受伤后遵循科学康复计划,适当延迟负重的患者,创伤性关节炎发生风险相对降低。
病史影响:有肥胖病史的患者,体重过大增加关节负担,更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有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影响关节软骨的营养代谢,也会使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风险升高。
三、肌肉萎缩
发生机制:粉碎性骨折后,受伤肢体由于疼痛、制动等原因,肌肉活动减少,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例如,小腿粉碎性骨折后,腓肠肌等肌肉长期不活动,肌纤维变细,肌肉力量下降。
年龄影响:儿童肌肉萎缩后,因其生长潜力大,通过合理的康复锻炼,肌肉恢复相对较快;成人肌肉萎缩后恢复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老年人肌肉本身质量下降,肌肉萎缩后恢复更困难,且易导致行走不稳等问题。
生活方式影响:受伤前经常进行力量训练的患者,粉碎性骨折后肌肉萎缩相对较轻,因为其肌肉有一定基础,在康复训练时更容易恢复;而受伤前缺乏运动的患者,肌肉萎缩发生后恢复相对缓慢。
病史影响:有营养不良病史的患者,肌肉萎缩后恢复更困难,因为肌肉的修复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肌肉功能异常,粉碎性骨折后肌肉萎缩问题会更加复杂。
四、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发生机制:粉碎性骨折由于骨折断端血运破坏严重、骨折端不稳定等原因,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比如骨盆粉碎性骨折,骨折处血运较差,且骨折端受身体活动影响较大,稳定性差,就容易发生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年龄影响:儿童骨折愈合能力强,粉碎性骨折后相对成人更易愈合,但也存在个体差异;成人粉碎性骨折后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概率相对儿童较高;老年人骨折愈合能力减弱,发生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风险明显增加。
生活方式影响:吸烟的患者,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运,导致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风险升高;酗酒的患者,酒精会干扰骨代谢,也会影响骨折的愈合。
病史影响: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骨质量下降,粉碎性骨折后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风险大大增加;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高血糖环境不利于骨折愈合,容易出现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情况。
五、畸形愈合
发生机制:粉碎性骨折在愈合过程中,骨折断端对位对线不良,导致畸形愈合。例如,前臂双骨折后,骨折端发生旋转、成角等畸形愈合,影响肢体的外观和功能。
年龄影响:儿童骨骼可塑性强,部分畸形愈合可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得到一定纠正,但严重的畸形愈合仍会影响功能;成人畸形愈合后功能恢复相对困难,且畸形会长期存在;老年人畸形愈合后对生活的影响更为明显,如下肢骨折畸形愈合可能导致行走疼痛、跛行等。
生活方式影响:受伤后没有及时进行正确的复位和固定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畸形愈合;而受伤后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和康复指导的患者,畸形愈合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病史影响:有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病史的患者,粉碎性骨折后畸形愈合的风险更高,因为其骨骼本身存在结构或发育上的问题;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也可能影响骨折的愈合和对位对线,增加畸形愈合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