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是什么意思
胎盘早剥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是严重并发症。其病因包括血管病变、机械性因素、宫腔内压力骤减、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及其他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分轻型(外出血为主)和重型(内出血为主)。诊断依靠病史及临床表现、超声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上先纠正休克,再根据情况及时终止妊娠,方式有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特殊人群如高龄孕妇、有多次流产或剖宫产史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等需格外注意,整个孕期孕妇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措施包括加强产检、防治相关疾病、避免不利体位和外伤、轻柔操作外转胎位术及加强高危患者管理。
一、胎盘早剥的定义
胎盘早剥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这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起病急、发展快,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
二、胎盘早剥的病因
1.血管病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或全身血管病变的孕妇,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变性坏死甚至破裂出血,血液在底蜕膜层与胎盘之间形成胎盘后血肿,致使胎盘与子宫壁分离。
2.机械性因素:外伤尤其是腹部直接受撞击或挤压;脐带过短或相对过短,分娩过程中胎儿下降牵拉脐带造成胎盘早剥;羊膜腔穿刺时,刺破前壁胎盘附着处,血管破裂出血引起胎盘早剥。
3.宫腔内压力骤减:双胎妊娠第一胎儿娩出过快、羊水过多时人工破膜后羊水流出过快,均可使宫腔内压力骤减,子宫骤然收缩,胎盘与子宫壁发生错位而剥离。
4.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孕产妇长时间仰卧位,巨大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子宫静脉淤血,静脉压升高,蜕膜静脉床淤血或破裂,形成胎盘后血肿,导致部分或全部胎盘剥离。
5.其他高危因素:有胎盘早剥史、吸烟、滥用可卡因、孕妇代谢异常、孕妇有血栓形成倾向、子宫肌瘤等。
三、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1.轻型:以外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通常不超过胎盘面积的1/3,多见于分娩期。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出血量一般较多,色暗红,可伴有轻度腹痛或腹痛不明显,贫血体征不显著。若发生于分娩期则产程进展较快。腹部检查:子宫软,宫缩有间歇,子宫大小与妊娠周数相符,胎位清楚,胎心率多正常,若出血量多则胎心率可有改变,压痛不明显或仅有轻度局部(胎盘早剥处)压痛。产后检查胎盘,可见胎盘母体面上有凝血块及压迹。
2.重型:以内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面积的1/3,同时有较大的胎盘后血肿,多见于重度子痫前期。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和(或)腰酸、腰痛,其程度因剥离面大小及胎盘后积血多少而不同,积血越多疼痛越剧烈。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以至面色苍白、出汗、脉弱及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可无阴道流血或仅有少量阴道流血,贫血程度与外出血量不相符。腹部检查:子宫硬如板状,于宫缩间歇时不能松弛,胎位扪不清,胎心消失。若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面积的1/2,胎儿多因缺氧死亡。
四、胎盘早剥的诊断
1.病史及临床表现:孕妇有高危因素,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外伤等,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结合腹部检查情况,可初步诊断。
2.超声检查:可协助了解胎盘的部位及胎盘早剥的类型,并可明确胎儿大小及存活情况。典型声像图显示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出现边缘不清楚的液性低回声区,即为胎盘后血肿。
3.实验室检查:主要了解患者的贫血程度及凝血功能。可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等,若并发DIC时进行筛选试验(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及纤溶确诊试验(凝血酶时间、优球蛋白溶解时间、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五、胎盘早剥的治疗
1.纠正休克:对处于休克状态的危重患者,应积极开放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尽量输新鲜血,以补充血容量及凝血因子。
2.及时终止妊娠:一旦确诊重型胎盘早剥,应及时终止妊娠。根据孕妇病情轻重、胎儿宫内状况、产程进展、胎产式等,决定终止妊娠的方式。
阴道分娩:以外出血为主,患者一般情况较好,宫口已扩张,估计短时间内能结束分娩者,可考虑经阴道分娩。人工破膜使羊水缓慢流出,缩小子宫容积,用腹带裹紧腹部压迫胎盘,使其不再继续剥离,必要时静脉滴注缩宫素缩短第二产程。分娩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宫底高度、宫缩情况及胎心等的变化。
剖宫产:适用于重型胎盘早剥,特别是初产妇,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者;轻型胎盘早剥,但出现胎儿窘迫征象,需抢救胎儿者;病情急剧加重,危及孕妇生命,不论胎儿存活与否,均应立即剖宫产;破膜后产程无进展者。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年龄超过35岁的高龄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相对较高,孕期应严格进行产检,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若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有多次流产史或剖宫产史的孕妇:这类孕妇子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胎盘早剥的发生几率增加。孕期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外伤。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高度警惕胎盘早剥的可能。
3.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应严格遵医嘱控制血压,定期测量血压,按时服药。同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采取左侧卧位,以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若血压控制不佳或出现头痛、眼花等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
4.孕妇的生活方式:整个孕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避免滥用药物和毒品。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控制体重增长。避免长时间仰卧位,可采取左侧卧位休息。适当进行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七、胎盘早剥的预防
1.加强产前检查,积极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肾脏疾病等。
2.妊娠晚期避免长时间仰卧位及腹部外伤。
3.行外转胎位术纠正胎位时,操作必须轻柔。
4.对高危患者应加强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