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部骨折怎么办
肩部骨折需从评估、急救处理、治疗方式、康复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处理。评估包括症状表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及外伤史)和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急救处理是让患者安静、止血、固定上肢;治疗分保守(移位不明显时固定制动配合康复)和手术(移位明显等情况切开复位内固定);康复分早期(促循环防萎缩粘连)、中期(增活动范围)、后期(强肌力复功能);儿童骨折要注意固定松紧和康复训练时机,老年人要防并发症、补营养及心理疏导。
一、肩部骨折的评估
1.症状表现
肩部骨折后通常会出现肩部疼痛、肿胀,可能伴有淤血,肩关节活动受限,严重时可能出现畸形,比如骨折端错位明显时可看到肩部外形改变。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肩部骨折由于骨骼柔韧性较好,畸形可能不如成人明显,但疼痛和活动受限也较为显著;老年人肩部骨折可能因骨质疏松等因素,骨折相对更易发生,且恢复可能相对较慢。
有外伤史是重要的参考依据,比如肩部受到直接暴力(如撞击)或间接暴力(如摔倒时手掌撑地传导至肩部)等情况。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初步评估肩部骨折的常用方法,可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如肱骨近端骨折等常见肩部骨折类型)、骨折端移位情况等。对于一些复杂情况,可能还需要进行CT检查,尤其是对于骨折块细微移位、关节内骨折等情况,CT能更精准地显示骨折细节;MRI检查在评估肩部周围软组织损伤(如肩袖损伤等可能合并的情况)方面有优势。不同年龄人群在影像学检查的选择和解读上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骨骼发育未成熟,X线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控制;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检查前需综合评估身体状况。
二、肩部骨折的急救处理
1.现场初步处理
首先要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随意搬动,尤其是怀疑有骨折时,不当搬动可能加重损伤。如果肩部有出血,应及时进行简单的压迫止血,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等按压出血部位。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适当安抚,但不要随意给患者使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不同年龄人群急救处理需注意方式,儿童要更加轻柔,避免造成二次伤害;老年人要注意避免过度牵拉肩部等。
可以用三角巾等将上肢固定于胸部,起到临时固定的作用,减少骨折端的活动,减轻疼痛和进一步损伤的可能。固定时要注意松紧适度,既要起到固定作用,又不能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
三、肩部骨折的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一些骨折移位不明显、稳定性骨折等情况可考虑保守治疗。比如一些轻度的肱骨近端裂缝骨折等。
具体措施:包括肩部的固定制动,通常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固定时间一般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而定,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在固定期间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同时,可配合一些康复训练,早期进行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等简单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不同年龄人群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时机需要调整,儿童骨骼生长潜力大,康复训练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增加强度;老年人康复训练要更缓慢,注重安全性,防止骨折愈合不良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2.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当骨折移位明显、关节内骨折累及关节面影响关节功能、多段骨折等情况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例如严重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骨折端移位严重,影响肩部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通过手术将骨折端复位并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以恢复肩部的解剖结构和稳定性。手术治疗后同样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但康复训练的开始时间和强度根据手术情况和骨折愈合情况由医生制定。对于儿童手术治疗要谨慎考虑,尽量选择对骨骼发育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和内固定材料;老年人手术前要评估全身状况,如心脑血管情况、营养状况等,以确保手术安全。
四、肩部骨折后的康复
1.康复阶段划分
早期康复(术后或固定早期):主要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可以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等。例如每小时进行3-5分钟的肩部肌肉等长收缩,每次收缩保持5-10秒,重复多次。儿童早期康复要在家长和医生密切监护下进行,活动量要小;老年人早期康复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中期康复(骨折愈合进展期):在骨折端有一定稳定性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肩部的活动范围。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等被动活动,活动范围逐渐从小幅度开始,慢慢增大。例如先进行前屈30°左右的被动活动,每天可进行3-4次,每次10-15分钟。不同年龄人群在活动范围增加的速度上有差异,儿童可相对更快一些恢复活动范围,但也要遵循骨折愈合规律;老年人则要更缓慢,防止骨折再移位等情况发生。
后期康复(骨折基本愈合后):主要是增强肩部肌肉力量和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进行主动的肩关节活动训练,如爬墙运动等,逐渐增加肩部的外展、旋转等活动度,同时进行肩部肌肉的抗阻训练,使用小重量的哑铃等进行肩部肌肉力量训练。儿童后期康复要注重全面恢复肩部功能,为未来正常生活和运动打下基础;老年人后期康复要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主,增强肩部肌肉力量以更好地完成日常活动。
五、特殊人群肩部骨折的注意事项
1.儿童肩部骨折
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后愈合能力较强,但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固定的松紧度,避免影响骨骼生长。同时,康复训练要在医生精确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后进行,防止因训练不当影响骨骼正常发育。要定期带儿童复查,观察骨折愈合和骨骼生长情况。
2.老年人肩部骨折
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骨折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在治疗期间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鼓励老年人深呼吸、咳痰,进行下肢的主动活动等。饮食上要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等,以促进骨折愈合和维持骨骼健康。同时,老年人心理状态也很重要,要给予心理疏导,帮助其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