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且无萎缩性改变,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药物、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有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可通过胃镜和幽门螺杆菌检测诊断,治疗分针对病因和对症治疗,儿童、老年、女性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定义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是指胃黏膜层出现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而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的疾病。胃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仍可维持,病变主要局限于胃的黏膜层。
二、发病因素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最常见的病因。Hp可通过其产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形成有利于Hp定居和繁殖的局部微环境,同时其菌体成分等可引发炎症反应,破坏胃黏膜屏障。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Hp感染率有所差异,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环境、有不良饮食卫生习惯(如共用餐具等)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有Hp感染病史的人群更易罹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2.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长期暴饮暴食、饥饱无度等,均可损伤胃黏膜,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例如,长期大量摄入辛辣食物会持续刺激胃黏膜,影响胃黏膜的正常修复和防御功能;经常暴饮暴食使胃过度扩张,胃黏膜屏障受损,易引发炎症。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受饮食习惯影响的程度不同,比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更易因不良饮食习惯诱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3.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这些药物可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从而引发胃黏膜炎症。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性胃黏膜损伤的易感性有差异,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使用相关药物时更易出现胃黏膜损伤进而引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有基础疾病需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需密切关注胃黏膜状况。
4.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因素也可导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体内存在针对胃黏膜壁细胞或内因子的自身抗体,破坏胃黏膜细胞,引起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因素导致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在特定人群中有所体现,如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相对更易发生,且不同性别在自身免疫性相关疾病的易感性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相对Hp感染等因素导致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比例较低。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腹痛:多为上腹部隐痛、胀痛等,疼痛无明显规律,部分患者在进食后可出现腹痛加重或减轻的情况。不同年龄患者腹痛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能表述不清,更多表现为哭闹、腹部不适等;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可能相对不敏感,腹痛表现可能较隐匿。
腹胀:患者常自觉上腹部饱胀感,尤其在进食后更为明显,可能伴有嗳气等症状。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腹胀程度可能受影响,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更易出现腹胀症状。
消化不良:可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患者进食量减少,营养摄入可能受影响,长期消化不良可能导致体重下降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消化不良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消化不良可能进一步加重营养缺乏等问题。
2.体征表现:多数患者体检时无明显阳性体征,部分患者上腹部可有轻压痛。
四、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手段。通过胃镜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色泽、有无糜烂、出血等情况,并可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炎症的程度和类型。不同年龄患者胃镜检查的耐受性不同,儿童进行胃镜检查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以减少不适感;老年人进行胃镜检查需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
2.幽门螺杆菌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胃镜下病理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等。尿素呼气试验无创、简便,适用于各年龄人群;血清学检测可了解患者既往Hp感染情况,但不能区分是现症感染还是既往感染;胃镜下病理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可在胃镜检查时同步进行,准确性较高。
五、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如果检测证实有Hp感染,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联合铋剂联合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进行根除治疗。但需注意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不同,儿童一般不优先使用抗生素根除Hp,需根据具体情况谨慎选择;老年人使用抗生素时需关注肝肾功能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去除不良因素:患者需避免继续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调整不良饮食习惯,如规律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需进行个性化的生活方式调整指导,比如长期熬夜的患者需调整作息时间,缺乏运动的患者需增加适量运动等。
2.对症治疗
保护胃黏膜:可使用铝碳酸镁等胃黏膜保护剂,保护胃黏膜免受进一步损伤。不同年龄患者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的剂量和注意事项有所不同,儿童使用需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老年人使用时需考虑肝肾功能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缓解消化不良症状:对于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可使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如多潘立酮等),但需注意儿童使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需谨慎,老年人使用时需关注心脏等方面的不良反应。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相对较少见,多与感染、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在诊断时需特别注意与其他儿童期胃部疾病鉴别,治疗上需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结构等,使用药物时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胃肠道有较大刺激的药物。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使用药物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进行胃镜检查等操作时需充分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同时,老年患者对疼痛等症状感知不敏感,病情可能容易被忽视,需加强健康监测。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和治疗中,需注意激素水平等因素对胃黏膜的影响,尤其是在生理期、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用药需更加谨慎,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和用药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