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高血压怎么办
血压管理包括血压监测与评估、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管理。家庭血压监测早晚各测2-3次取均值,医疗专业机构可全面评估;生活方式上要限盐、增钾、均衡营养,进行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并管理体重;药物选择依情况而定且要遵医嘱;老年人、妊娠期、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有各自管理特点。
一、血压监测与评估
1.家庭血压监测:应选择经过认证的电子血压计,每天在固定时间测量,一般建议早晚各测一次,每次测量2-3次,取平均值。通过家庭血压监测可以更全面了解自己的血压波动情况,对于判断高血压的严重程度、评估降压治疗效果等有重要意义。例如,美国心脏协会的相关研究表明,家庭血压监测能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更精准的依据。不同年龄段人群血压正常范围略有差异,一般来说,成年人收缩压正常范围在90-139mmHg,舒张压在60-89mmHg,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收缩压可能会稍高,但也应尽量控制在150/90mmHg以下。
2.医疗专业机构评估:定期前往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测量诊室血压、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尿液分析等),以明确是否为高血压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合并症等情况。例如,通过血生化检查可以了解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这些指标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二、生活方式干预
1.饮食调整:
限盐: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g以下,高盐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为预防高血压,成年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g。过多的盐摄入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例如,一项针对高血压患者的研究显示,将盐摄入量控制在5g以下,经过3-6个月的干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可分别降低2-8mmHg和1-5mmHg。
增加钾摄入: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土豆等。钾有助于促进钠的排出,从而降低血压。研究表明,增加钾的摄入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例如,每天摄入4700mg钾的人群比摄入2000mg钾的人群,收缩压平均低4-5mmHg。
均衡营养:保持饮食的均衡,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的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可降低胆固醇水平;低脂乳制品能提供优质蛋白质和钙等营养成分。
2.运动锻炼:
有氧运动: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的判断标准是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220-年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弹性,有助于降低血压。例如,一项持续12周的有氧运动干预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在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后,收缩压平均降低了11mmHg,舒张压平均降低了6mmHg。
力量训练: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用力。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对血压的控制也有一定帮助。不过,对于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
3.体重管理: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2。超重或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减轻体重可以显著降低血压。对于肥胖的高血压患者,每减轻10kg体重,收缩压可降低5-20mmHg。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锻炼相结合的方式来控制体重,例如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和运动方案,逐步达到体重管理的目标。
三、药物治疗
1.药物选择原则: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例如,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可能会优先选择ACEI或ARB类药物;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钙通道阻滞剂可能是常用的选择之一。不同的药物有其各自的作用机制和适用人群,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合并症等因素来选择最适合的药物。
2.药物使用注意事项: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降压药物,不得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利尿剂可能导致低钾血症,ACEI可能引起干咳等,患者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不同人群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例如老年人对降压药物的耐受性可能较差,需要更谨慎地选择药物和调整剂量。
四、特殊人群高血压管理
1.老年人: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升高、脉压差增大,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在管理方面,除了遵循上述一般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原则外,更要注意避免血压过低,因为老年人血管调节功能较差,过低的血压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等问题。在选择药物时,要优先考虑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有保护作用的药物,并且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根据血压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调整也需要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可行性,例如运动时要选择平缓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大幅波动。
2.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特殊的高血压类型,需要特别关注。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密切监测血压、尿蛋白等指标。在治疗上,首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适当休息、左侧卧位等。如果血压控制不佳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要使用降压药物,但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关注孕妇的心理状态,妊娠期高血压可能会给孕妇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需要给予心理支持。
3.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多与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对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者,首先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控制体重、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等。如果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血压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在药物选择上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并且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