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不稳定是怎么回事
胎心不稳定指胎儿心率不在正常范围或节律等异常,其原因包括胎儿自身(如缺氧、先天性疾病)、孕妇自身(如疾病、生活方式)及外界环境因素;可通过胎心监护仪、超声检查监测评估,指标有基线、变异及与宫缩关系等;处理包括一般处理和针对病因处理,预后与处理是否及时有关;孕妇要做好孕期健康管理、出现异常及时就诊,胎儿依赖孕妇保健维持正常胎心。
一、胎心不稳定的定义
胎心不稳定是指胎儿心率不在正常范围(通常胎心率正常范围为110-160次/分钟)内出现波动,或节律等方面出现异常的情况。
二、可能导致胎心不稳定的原因
(一)胎儿自身因素
1.胎儿缺氧
胎盘功能异常是常见原因,如胎盘早剥、胎盘老化等。胎盘是胎儿获取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胎盘早剥会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应,导致胎儿缺氧,进而引起胎心不稳定;胎盘老化时,其交换功能下降,也会使胎儿供氧不足。
脐带因素,例如脐带绕颈、脐带扭转、脐带脱垂等。脐带绕颈时,若绕颈过紧会影响胎儿血液循环,导致胎心异常;脐带扭转会使脐带血管受压,阻碍胎儿血供;脐带脱垂则会使脐带脱离正常位置,直接影响胎儿供氧。
2.胎儿先天性疾病
某些遗传性或先天性心脏等器官发育异常的胎儿,其心脏功能可能存在缺陷,从而导致胎心不稳定。例如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脏传导系统疾病,会影响胎儿心脏的正常节律和搏动情况。
(二)孕妇因素
1.孕妇自身疾病
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会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导致胎儿供氧减少,引起胎心不稳定。同时,高血压还可能影响孕妇全身的血液循环,间接影响胎儿情况。
孕妇患有糖尿病时,若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胎儿过大、宫内缺氧等情况,进而出现胎心不稳定。高血糖环境下,胎儿易发生代谢紊乱,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
2.孕妇生活方式因素
孕妇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吸烟产生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的氧气供应和血液循环;酗酒则可能导致胎儿酒精综合征,影响胎儿心脏等器官的发育和功能,引起胎心异常。
孕妇过度劳累也可能影响胎心情况。长期过度劳累会使孕妇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能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和胎儿的宫内环境,导致胎心不稳定。
(三)其他因素
1.外界环境因素
孕妇处于高海拔地区时,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低,可能会导致胎儿缺氧,引起胎心不稳定。
强烈的噪声刺激等外界不良环境因素,可能会使孕妇和胎儿处于应激状态,影响胎儿的心率等情况。
三、胎心不稳定的监测与评估
(一)胎心监测方法
1.胎心监护仪监测
这是常用的监测方法,通过在孕妇腹部放置探头来持续监测胎心率的变化。可以记录胎心率的基线、变异情况以及与宫缩等的关系等。例如,正常的胎心基线应该是相对稳定在110-160次/分钟,且有一定的变异幅度,如果基线异常或变异消失等都提示可能存在胎心不稳定情况。
2.超声检查
超声不仅可以观察胎心率,还能了解胎儿的结构、胎盘位置、脐带情况等。通过超声可以明确是否存在脐带绕颈、胎盘早剥等可能导致胎心不稳定的因素。例如,超声下可以清晰看到脐带绕颈的圈数等情况。
(二)评估指标及意义
1.胎心率基线
正常基线为110-160次/分钟。若基线<110次/分钟或>160次/分钟持续一定时间,提示可能存在胎儿宫内异常情况,如缺氧等。
2.胎心率变异
包括短期变异和长期变异。短期变异是指胎心率每分钟波动6-25次,长期变异是指较长时间内胎心率的缓慢变化。良好的变异提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功能正常,若变异消失则可能提示胎儿储备能力下降,存在胎心不稳定风险。
3.与宫缩的关系
正常情况下,宫缩时胎心率可能会有一过性减慢,但随后会恢复。如果宫缩时胎心率减慢明显且不能及时恢复,或者频繁出现宫缩时胎心率异常,提示可能存在胎儿宫内窘迫等胎心不稳定情况。
四、胎心不稳定的处理及预后相关
(一)处理措施
1.一般处理
孕妇采取左侧卧位,因为左侧卧位可以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增加胎儿供氧。例如,研究表明左侧卧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胎盘血流灌注,对改善胎儿缺氧有帮助。
孕妇吸氧,通过吸氧可以提高孕妇血氧含量,进而增加胎儿的血氧供应,改善胎心不稳定情况。一般采取鼻导管吸氧,流量为2-5升/分钟等。
2.针对病因处理
如果是胎盘早剥等严重情况,可能需要根据孕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考虑及时终止妊娠等措施;对于脐带绕颈等情况,若胎儿情况允许且孕周合适等,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产科处理措施,如观察产程进展等。
(二)预后情况
如果胎心不稳定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胎儿可能恢复正常胎心情况,预后良好。例如,通过及时吸氧、改变体位等一般处理后,胎心恢复正常,胎儿在宫内情况改善。但如果胎心不稳定持续时间较长且未得到有效纠正,可能会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生长受限甚至危及胎儿生命等不良预后。例如,长期严重缺氧可能会造成胎儿脑损伤等严重后果。
五、不同人群(孕妇及胎儿)的温馨提示
(一)孕妇方面
1.孕期健康管理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包括胎心监测、超声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胎心不稳定等异常情况。在孕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戒烟戒酒,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将血糖、血压等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因自身疾病等因素导致胎心不稳定的风险。
2.出现异常及时就诊
孕妇若感觉到胎动异常(如胎动过于频繁或过少等),或者自身有不适症状如头晕、头痛(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等,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便尽早发现胎心不稳定等问题并进行处理。
(二)胎儿方面
对于胎儿来说,孕妇在孕期的良好保健非常重要。孕妇要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某些有毒化学物质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增加胎心不稳定等风险。同时,胎儿自身要依靠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取营养和氧气,孕妇的各项生理状态都会直接影响胎儿的宫内情况,所以孕妇的健康管理对胎儿的正常胎心维持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