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便血是怎么回事
结肠炎便血原因与肠道黏膜受损相关,不同类型结肠炎便血特点有别,伴随腹痛、腹泻等症状,可通过结肠镜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结肠炎便血的原因
结肠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肠炎症性病变,便血是结肠炎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原因主要与肠道黏膜受损有关。当结肠发生炎症时,肠道黏膜会出现充血、水肿、糜烂等病理改变,导致血管破裂出血。例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结肠黏膜呈现弥漫性、连续性的炎症,黏膜表面有溃疡形成,溃疡底部的血管容易破裂而引起出血,血液与粪便混合后可表现为便血。一般来说,炎症程度越重,肠道黏膜受损越严重,便血的量可能相对较多。
(一)不同类型结肠炎导致便血的特点
1.溃疡性结肠炎:多表现为黏液脓血便,即粪便中混有黏液和血液,血液一般为暗红色或鲜红色,量多少不一。病情较轻时可能仅有少量黏液血便,病情较重时则可能出现大量便血,甚至导致贫血等并发症。其便血的机制主要是炎症导致肠黏膜糜烂、溃疡形成,使得血管破裂出血,同时炎症刺激肠道分泌过多黏液,从而出现黏液与血液混合的情况。
2.克罗恩病:也可出现便血,但相对溃疡性结肠炎来说,便血的程度可能相对较轻,粪便中一般为少量黏液血便。克罗恩病的病变可累及肠道全层,呈节段性分布,肠道黏膜的溃疡相对较深,血管破裂出血后血液混入粪便中,但由于病变分布特点,出血相对没有溃疡性结肠炎那么弥漫和严重。
二、结肠炎便血的伴随症状
(一)腹痛
结肠炎患者常伴有腹痛症状,与便血往往同时存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隐痛,疼痛程度不一,在排便后可能会有所缓解,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克罗恩病患者的腹痛部位不固定,可为右下腹或脐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如隐痛、胀痛或绞痛等,且腹痛与肠道炎症活动、肠腔狭窄等因素有关,部分患者在出现肠梗阻等并发症时腹痛会加剧。
(二)腹泻
多数结肠炎患者会有腹泻症状,与便血相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腹泻较为频繁,大便次数可多达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粪便多为糊状,带有黏液和脓血。克罗恩病患者的腹泻程度相对较轻,大便一般为糊状,也可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情况,这与病变累及肠道的部位和程度有关,当肠道发生狭窄时可能出现便秘,而炎症活动时则出现腹泻。
三、结肠炎便血的诊断方法
(一)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炎的重要手段,通过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是否有充血、水肿、溃疡、糜烂等表现,还可以取病变部位的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明确炎症的性质和程度,从而确定是否为结肠炎以及结肠炎的具体类型,对于判断便血是否由结肠炎引起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结肠镜下可见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有多发的糜烂和浅溃疡;克罗恩病患者的结肠镜下可见纵行溃疡、卵石样改变等特征性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情况以及炎症的严重程度。结肠炎患者如果出现大量便血,可能会导致血红蛋白降低,出现贫血表现;同时白细胞计数可能会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
2.粪便常规及潜血试验:粪便常规检查可观察粪便中是否有黏液、脓血等成分,粪便潜血试验阳性提示有消化道出血,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便血情况以及出血的大致程度。
四、结肠炎便血的治疗原则(仅提及相关治疗方向,不涉及具体药物服用指导)
(一)一般治疗
对于结肠炎便血患者,首先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在饮食方面,要给予易消化、少渣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粗纤维过多的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导致便血加重。对于贫血患者,要注意补充营养,适当摄入富含铁、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
(二)药物治疗
根据结肠炎的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例如,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常用的药物有氨基水杨酸制剂(如柳氮磺吡啶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等;对于克罗恩病,常用的药物有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生物制剂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来减轻肠道炎症,从而减少便血症状。
(三)手术治疗
在某些严重情况下,如结肠炎患者出现大量难以控制的便血、并发肠梗阻、肠穿孔、癌变等并发症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五、特殊人群结肠炎便血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患结肠炎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便血情况,需要更加重视。儿童的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对炎症的耐受能力较差,便血可能会导致儿童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问题,影响生长发育。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更加谨慎选择检查和治疗方法,尽量优先采用非侵入性或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检查手段,如无创的影像学检查等。在治疗方面,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综合考虑药物的使用,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
(二)老年患者
老年结肠炎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对便血的耐受能力较差,且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便血可能会加重这些基础疾病的病情,例如大量便血可能导致老年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脏供血不足等情况。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老年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治疗时要更加注重个体化,综合考虑老年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使用药物时要警惕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等的影响,同时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三)妊娠期女性患者
妊娠期女性出现结肠炎便血时,需要特别谨慎。治疗药物的选择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很多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在诊断过程中,要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治疗上要在保障孕妇健康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措施,如在病情较轻时优先采用饮食调整等一般治疗方法,病情需要药物治疗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但也要权衡治疗的收益和对胎儿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确保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