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速是心脏病吗
心动过速是心率超正常范围的心律失常,分多种类型,部分属心脏病范畴,如室性心动过速、某些心肌病相关心动过速,部分不一定由心脏病引起,像窦性心动过速可由非心脏因素致;不同类型心动过速与心脏病关联不同,诊断靠心电图等,处理分非心脏因素和心脏因素引起的,总之心动过速不全是心脏病但多与心脏病相关,需查病因并采取对应措施
一、心动过速的定义与分类
心动过速是指心率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心律失常。正常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为60-100次/分钟,当心率超过100次/分钟时可考虑为心动过速。其分类较多,包括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
二、心动过速与心脏病的关系
1.部分心动过速属于心脏病范畴
室性心动过速:多发生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梗死等。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较高,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的一段时间内,室性心动过速是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并发症之一。室性心动过速可导致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属于严重的心脏疾病相关的心律失常表现。
某些心肌病相关的心动过速:例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常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速。心肌病会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从而引发电生理紊乱,导致心动过速的发生,这类心动过速与心脏病密切相关。
2.部分心动过速不一定是心脏病引起
窦性心动过速:可由多种非心脏因素引起,如运动、情绪激动、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在运动时,人体为了满足机体代谢增加的需求,心率会生理性增快,这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并非心脏病导致。但如果是在静息状态下无缘无故出现的窦性心动过速,也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潜在的心脏或其他系统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机体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此时虽然心动过速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但如果长期未得到控制,也可能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逐渐引发心脏病变。
三、不同类型心动过速的具体情况及与心脏病关联
1.窦性心动过速
非心脏因素相关情况:当处于高温环境时,人体为了散热,外周血管扩张,心脏需要增加泵血来维持血液循环,可导致窦性心动过速;在大量失血时,机体通过心率加快来弥补血容量不足,也会出现窦性心动过速,这些情况下的窦性心动过速并非由心脏病直接引起,但需要关注基础疾病的处理。对于儿童来说,发热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较为常见的非心脏因素,儿童体温每升高1℃,心率大约会增加10-15次/分钟,家长需要密切监测儿童体温变化,及时处理发热情况,以避免长期发热对儿童心脏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
心脏因素相关情况:当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时,可能会反射性引起窦性心动过速,这是心脏自身调节机制的一种表现,但本质上是心脏存在器质性病变(冠心病)导致的心律失常变化。
2.室上性心动过速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情况:一些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这是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导致心脏结构异常,进而引起电生理传导异常,属于心脏病相关的心律失常。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由于心脏结构的异常,更容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需要密切随访心脏情况,及时评估是否需要进行干预治疗。
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情况:部分年轻人可能会出现特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目前研究认为可能与心脏传导系统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有关,但这类情况相对较少见,大多数室上性心动过速还是与心脏存在一定的关联,可能是潜在的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表现。
3.室性心动过速
与心脏病的紧密关联:几乎所有的室性心动过速都与心脏病有关,尤其是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肌坏死、瘢痕形成,破坏心脏正常的电活动稳定性,从而容易引发室性心动过速。对于老年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脏功能逐渐衰退,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更高,需要加强心脏监测和管理。
四、心动过速的诊断与鉴别
1.诊断方法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动过速最重要的方法。通过心电图可以明确心动过速的类型,如窦性心动过速表现为P波规律出现,频率>100次/分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有特定的波形特点,如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期规则等;室性心动过速则表现为QRS波群宽大畸形,RR间期可略不规则等。对于儿童进行心电图检查时,要确保电极粘贴牢固,保证心电图记录的准确性,以便准确判断心动过速类型。
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对于捕捉到间歇性发作的心动过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怀疑有心动过速但发作不频繁的患者,Holter检查是非常必要的。例如,一些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可能在普通心电图检查时未发作,通过Holter可以明确诊断。
2.与其他类似症状的鉴别
与生理性心悸的鉴别:生理性心悸可能与心动过速表现相似,但生理性心悸多无心电图的异常改变,且去除诱因后可自行缓解。而心动过速通过心电图等检查可发现心率异常及心律失常的证据。对于运动员等长期运动的人群,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较为常见,但也需要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排除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心动过速。
五、心动过速的处理原则
1.非心脏因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处理
对于由发热引起的儿童窦性心动过速,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体温。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药物降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需根据儿童年龄和体重合理使用),随着体温得到控制,心率通常会逐渐恢复正常。对于由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需要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等,在甲状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后,心动过速的情况也会得到改善。
2.心脏因素引起的心动过速处理
冠心病相关心动过速:需要针对冠心病进行治疗,如使用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如硝酸酯类药物等),对于有心肌梗死病史且频繁发作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植入心脏除颤器等治疗措施。对于患有心肌病相关心动过速的患者,需要根据心肌病的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综合治疗,如使用改善心肌重构的药物等。
总之,心动过速并不完全等同于心脏病,但很多类型的心动过速与心脏病密切相关,需要通过详细的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处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