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心悸是怎么回事
头晕心悸有多种常见原因,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律失常、冠心病)、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疾病、梅尼埃病)、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其他因素(如贫血、精神心理因素)。评估与检查包括体格检查(测生命体征、心脏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血糖检测)、影像学检查(心电图、头颅CT或MRI、心脏超声)。应对与注意事项有一般应对措施(休息、调整呼吸),针对不同病因的注意事项(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遵医嘱、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患者按要求、精神心理因素者调节情绪),还有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的注意事项。
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心脏节律异常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心输出量变化,进而引起头晕心悸。临床研究表明,心律失常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头晕心悸症状,其机制是心脏电活动紊乱使心脏不能规律有效地收缩和舒张,影响血液正常供应到脑部等重要器官。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时,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心悸,尤其是在心肌缺血发作时,心肌缺氧会刺激心脏的神经感受器,同时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导致相关症状出现。
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管疾病:如后循环缺血,后循环主要供应脑部的枕叶、小脑、脑干等部位,当发生缺血时,可影响到与心血管调节相关的神经中枢功能,从而引发头晕心悸,相关研究显示后循环缺血患者中头晕心悸的发生率较高,是因为后循环缺血导致脑部对心血管调节中枢的影响,使得心血管系统出现应激性的头晕心悸表现。
梅尼埃病:其发病机制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会影响平衡觉和听觉的神经传导,进而干扰自主神经功能,导致头晕心悸,患者除了头晕、耳鸣、听力下降外,常伴有心悸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患者会出现心悸,同时由于代谢加快、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变等因素可导致头晕,临床观察发现甲亢患者中头晕心悸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对心脏有正性肌力作用,加快心率,增加心脏耗氧量,同时影响神经调节系统导致头晕。
低血糖:当血糖低于正常范围时,脑部能量供应不足,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肾上腺素等,引起心悸、头晕,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降糖药物不当或未按时进食时容易发生,机制是血糖降低导致脑细胞供能不足,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引起心悸等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以及头晕症状。
其他因素:
贫血: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携氧能力下降,导致脑部及全身组织器官缺氧,心脏会代偿性加快心率来提高供血量,从而出现心悸,同时脑部缺氧引发头晕,各类贫血患者均可出现此类症状,如缺铁性贫血患者,由于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进而出现上述表现,研究表明贫血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存在头晕心悸情况,是因为缺氧刺激心脏加快搏动以及脑部缺氧导致头晕。
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可引起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头晕心悸,例如在焦虑症患者中,常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包括心悸、头晕等,其发生机制与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神经递质失衡以及对自主神经调节的影响有关。
头晕心悸的评估与检查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检查: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血压异常(过高或过低)、心率过快或过慢等都可能与头晕心悸相关。例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可能出现头晕心悸,低血压患者脑部灌注不足也会引发此类症状。
心脏检查:包括听诊心音、心率、心律等,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心脏节律异常或心脏杂音等情况,有助于发现心血管系统疾病导致的头晕心悸。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如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贫血相关的头晕心悸。
甲状腺功能检查: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如甲状腺激素升高,提示可能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的头晕心悸。
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随机血糖等,可明确是否存在低血糖或高血糖情况,对相关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检查:
心电图:记录心脏电活动,有助于发现心律失常等心脏电生理异常情况,是诊断心血管系统疾病导致头晕心悸的常用检查方法。
头颅CT或MRI:对于怀疑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头晕心悸的患者,可了解脑部结构是否有异常,如脑血管病变等。
心脏超声: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可发现心脏瓣膜病变、心肌病变等情况,对冠心病、心肌病等相关头晕心悸的诊断有帮助。
头晕心悸的应对与注意事项
一般应对措施:
休息:发生头晕心悸时,应立即停止当前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以减少心脏负担和脑部耗氧量,缓解症状。
调整呼吸:进行深呼吸,可帮助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缓解紧张情绪,对因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头晕心悸有一定缓解作用。
针对不同病因的注意事项:
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
心律失常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遵医嘱按时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等。
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劳累,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缓解心绞痛药物,以备突发情况。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患者: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治疗,按时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和血常规等指标,注意休息,避免摄入含碘丰富的食物。
低血糖患者应注意规律饮食,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医嘱,随身携带糖果等,以便及时纠正低血糖。
精神心理因素导致者:
要注意调节情绪,可通过心理疏导、适当运动、听音乐等方式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进行专业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出现头晕心悸相对较少见,但也要重视,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感染等有关。儿童若出现此类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同时要注意让儿童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哭闹等。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头晕心悸可能提示多种严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人出现症状时应尽快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保持清淡饮食,适度进行慢节奏的运动,如散步等,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导致头晕加重。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头晕心悸需谨慎,可能与妊娠高血压、贫血等有关。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血压、血常规等情况,注意休息,保证营养摄入,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以防加重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