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胆囊炎
胆囊炎是常见胆道系统疾病,分急性和慢性,病因有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化学性刺激等,急性胆囊炎有右上腹疼痛、消化道症状、发热等表现,慢性胆囊炎有右上腹隐痛等表现,可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原则因急慢性而异,不同人群如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人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胆囊炎的定义
胆囊炎是指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化学性刺激等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是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
二、胆囊炎的分类
1.急性胆囊炎
结石性急性胆囊炎:多因胆囊结石阻塞胆囊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黏膜受损,继发细菌感染引起。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使胆囊黏膜反复损伤,容易引发炎症。例如,有研究表明,约90%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合并胆囊结石。
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较少见,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胆囊血运障碍、胆汁淤积、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多见于严重创伤、大手术、长期肠外营养等患者,这类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胆囊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易发生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
2.慢性胆囊炎
多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也可无急性发作史。胆囊壁逐渐增厚、纤维化,胆囊功能减退。长期的炎症刺激可导致胆囊收缩功能下降,胆汁排泄不畅,进一步加重炎症。
三、胆囊炎的病因
1.胆囊管梗阻
结石梗阻:胆囊结石是引起胆囊管梗阻最常见的原因。结石可由胆固醇、胆色素等成分组成,当结石嵌顿在胆囊管或胆囊颈部时,胆汁排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黏膜充血、水肿,继发炎症。
寄生虫梗阻:如蛔虫钻入胆囊管或胆管,也可引起胆囊管梗阻,导致胆囊炎。例如,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蛔虫感染较为常见,由此引发胆囊炎的病例也时有发生。
2.细菌感染
致病菌多从胆道逆行侵入胆囊,或经血液循环或淋巴途径进入胆囊。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厌氧菌等。当胆囊有梗阻因素存在时,细菌容易在胆囊内繁殖,引发感染性炎症。
3.化学性刺激
当胆汁排出不畅时,高浓度的胆汁酸盐可刺激胆囊黏膜,引起化学性炎症。此外,胰液反流进入胆囊也可导致化学性胆囊炎,如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失调时,胰液可反流入胆囊,激活胰酶,损伤胆囊组织,引发炎症。
四、胆囊炎的临床表现
1.急性胆囊炎
症状:
右上腹疼痛:常突然发作,疼痛程度不一,可为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疼痛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这是因为进食油腻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而梗阻的胆囊管无法顺利排出胆汁,导致疼痛加剧。
消化道症状: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症状多无明显缓解。
发热: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39℃,如伴有胆囊坏疽、穿孔等并发症,体温可更高。
体征:右上腹可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征阳性(检查者将左手平放于患者右肋部,拇指置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如在吸气过程中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Murphy征阳性)。
2.慢性胆囊炎
症状:
右上腹隐痛或胀痛:疼痛程度较轻,可伴有消化不良症状,如嗳气、反酸、腹胀、厌食油腻食物等。症状可时轻时重,反复发作。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胆囊异常。
体征:右上腹可有轻度压痛,Murphy征可呈阳性或不明显。
五、胆囊炎的诊断
1.病史和症状: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有无胆囊结石病史、饮食情况等,结合患者的症状,如右上腹疼痛、消化道症状等,初步判断是否为胆囊炎。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右上腹的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及Murphy征等体征,有助于诊断胆囊炎。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
生化检查:部分患者可有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轻度升高,反映胆道系统可能存在梗阻或炎症累及肝脏。
4.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是诊断胆囊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显示胆囊大小、壁厚薄、是否有结石等情况。急性胆囊炎时可见胆囊增大,囊壁增厚,部分患者可发现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时可见胆囊壁增厚,胆囊萎缩等表现。
CT检查:对于诊断胆囊炎也有一定帮助,可更清晰地显示胆囊周围的情况,如有无胆囊周围积液、脓肿等并发症,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六、胆囊炎的治疗原则
1.急性胆囊炎
一般治疗:患者需禁食、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减少胆汁分泌,缓解疼痛。同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控制细菌感染。
手术治疗: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如胆囊坏疽、穿孔、合并严重感染等情况,需行胆囊切除术。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急性胆囊炎的主要手术方式。
2.慢性胆囊炎
饮食调整:患者需注意饮食规律,避免进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减少胆囊的刺激,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可使用利胆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等,促进胆汁排泄,减轻症状。对于伴有消化不良的患者,可适当使用助消化药物。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可考虑行胆囊切除术。
七、不同人群胆囊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胆囊炎相对少见,多与胆道蛔虫、先天性胆道畸形等因素有关。儿童胆囊炎症状可能不典型,如腹痛部位不固定、发热等表现可能不明显。在治疗上,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纠正胆道蛔虫等病因。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明显影响的药物,且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病情较重需手术时,应选择对儿童创伤较小的手术方式。
2.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胆囊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与妊娠期胆囊排空延迟、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妊娠期胆囊炎的治疗需兼顾胎儿和孕妇的安全。一般先采取保守治疗,如禁食、补液、抗感染等,但用药需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若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需手术时,应在妊娠中晚期谨慎进行,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式,以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3.老年人
老年人胆囊炎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老年人胆囊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如腹痛较轻或无明显腹痛,而以其他系统症状为表现,如恶心、呕吐、嗜睡等。在治疗上,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抗感染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加重基础疾病。手术治疗时需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权衡手术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