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血压中风
高血压中风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其关联机制涉及对血管的损害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基础疾病等,可通过血压管理、生活方式调整和基础疾病控制来预防与控制,积极采取这些措施可降低高血压中风发生风险。
一、高血压中风的定义
高血压中风是指因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会使脑血管承受过高压力,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出血性中风)或血管堵塞(缺血性中风),进而影响脑部正常的血液供应和功能。
(一)缺血性中风
多因高血压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液中的脂质等成分易沉积形成斑块,使血管狭窄甚至堵塞,脑部相应区域供血不足。例如,长期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颈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引发缺血性中风,导致该区域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肢体偏瘫、言语障碍等。
(二)出血性中风
高血压使脑血管壁弹性下降,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剧烈波动时,微动脉瘤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脑内压迫周围脑组织。常见的如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发生在基底节区等部位,出血会破坏脑组织结构,引起颅内压升高,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一系列症状。
二、高血压与中风的关联机制
1.对血管的损害
高血压持续作用于血管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促进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过程。内皮功能受损后,血管调节功能紊乱,更容易形成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例如,研究表明长期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可能异常,影响血管内皮的修复和正常功能。
高血压还会使脑血管壁变薄、变脆,降低其抗破裂能力。在血压突然升高时,薄弱的血管壁更易发生破裂出血。
2.血流动力学改变
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的后负荷,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将血液泵出,长期如此可能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同时,高血压影响脑部的血流灌注,当血压过高或过低时,都可能打破脑部血流的自身调节机制。例如,在高血压危象时,过高的血压可能超过脑部血管自动调节的上限,导致脑血流量急剧增加,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而慢性高血压患者脑部小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逐渐发生重构,影响脑血流的正常分布。
三、高血压中风的危险因素
1.年龄与性别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高血压的发生率升高,中风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老年人血管壁更脆弱,且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进一步增加了中风的易感性。例如,6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中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群。
性别:一般来说,男性在中年以前高血压中风的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但更年期后女性的发病风险逐渐接近男性。这可能与女性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对血管的保护作用减弱有关。
2.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盐摄入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升高血压。同时,高脂、高糖饮食会引起血脂异常、肥胖等,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增加中风风险。例如,每日盐摄入量超过6克的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低盐摄入人群。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还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黏稠度,从而增加中风风险。研究显示,吸烟者患中风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很多。
酗酒:长期大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还会影响脂质代谢,增加动脉硬化的发生概率。适量饮酒可能对心血管有一定益处,但过量饮酒则会显著增加中风风险。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异常、血压升高,身体的代谢功能下降,这些因素都与中风的发生密切相关。经常进行适度运动的人,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和中风的风险。
3.基础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糖代谢紊乱和脂代谢异常,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同时糖尿病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使中风的风险大幅增加。据统计,糖尿病患者发生中风的概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
高脂血症:血脂异常,尤其是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会导致血液中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狭窄,增加缺血性中风的发生风险。例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四、高血压中风的预防与控制
1.血压管理
定期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情况。一般建议至少每周测量1-2次血压,家庭自测血压时要注意测量方法的正确性,如使用经过校准的血压计,在安静状态下测量等。
规范降压治疗: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肾病等高危人群,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常用的降压药物有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但具体用药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由医生制定。
2.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调整:采用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减少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盐食物的摄入;控制脂肪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深海鱼类等;限制糖分摄入,少吃甜食和含糖饮料。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
戒烟限酒:戒烟是降低中风风险的重要措施,吸烟者应尽早戒烟。对于饮酒者,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750ml、或葡萄酒250ml、或38度白酒75g、或高度白酒50g。
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也可结合力量训练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频率应逐渐增加,避免过度运动。
3.基础疾病控制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定期监测血糖,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如定期检查眼底、肾功能等。
高脂血症患者:合理饮食,增加运动,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定期复查血脂,根据血脂水平调整治疗方案,使血脂达标,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总之,高血压是导致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积极控制血压、调整生活方式和管理基础疾病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中风的发生风险。不同人群应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维护脑血管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