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症状是什么
高血压有常见症状表现,典型症状包括头痛(多为持续性钝痛等,晨起等有变化,部位多在太阳穴和后脑勺)、头晕(头部昏沉感,情绪等变化时易加重)、心悸(心跳明显增强等);靶器官损害相关症状有心脏损害的胸闷、胸痛、呼吸困难,脑部损害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脑卒中症状,肾脏损害的蛋白尿、水肿,眼底损害的视力模糊;还有不典型症状,如无症状高血压(老年人常见)、其他不典型表现(疲劳、鼻出血等);特殊人群有儿童高血压(多为继发性,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等)、妊娠期高血压(有蛋白尿等表现,严重可子痫)、老年高血压(血压波动大,易体位性低血压,靶器官损害更常见)
一、常见症状表现
(一)典型症状
1.头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甚至有炸裂样剧痛,常发生在早晨睡醒时、起床活动及饭后逐渐减轻,疼痛部位多在太阳穴和后脑勺。这是因为血压升高使血管壁受到较强压力刺激,导致血管扩张、神经末梢受牵拉引发疼痛,年龄较大、病史较长的高血压患者可能对头痛的感知相对不敏感,而年轻患者往往感觉更为明显。
2.头晕:是高血压常见症状,表现为头部昏沉感,可持续存在,也可呈间歇性发作,在情绪波动、劳累、气温变化时容易加重。血压波动时会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导致脑部供血相对不足,从而引起头晕,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变化时,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影响,血压可能更不稳定,头晕症状相对更易出现。
3.心悸:患者可感觉心跳明显增强、心慌,有时可触摸到自己的心跳节律不齐。血压升高会增加心脏的泵血负担,心脏为了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需要加强收缩来推动血液流动,长时间可导致心脏功能改变,引发心悸,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高血压患者,心悸症状可能更为突出。
(二)靶器官损害相关症状
1.心脏损害相关症状
胸闷、胸痛:当高血压引起心肌肥厚、心肌缺血时,患者可出现胸闷,感觉胸部有压迫感,部分患者会有类似心绞痛的胸痛,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左臂等部位,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或紧缩性,一般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不等。长期高血压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心肌耗氧量增加而供血相对不足,就会出现这些症状,有高血压家族病史且本身血压控制不佳的人群,发生心脏损害相关症状的风险更高。
呼吸困难: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左心衰竭,表现为活动后气短,严重时休息时也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左心衰竭时肺循环淤血,影响气体交换,年龄较大的高血压患者由于心肺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发生左心衰竭时呼吸困难症状可能更早更明显。
2.脑部损害相关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可出现短暂的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利、视物模糊等,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可完全恢复。这是由于脑部血管痉挛或微小血栓形成,导致局部脑供血短暂性中断,有长期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稳定的患者,发生TIA的风险增加,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激素变化影响血压波动,更容易出现此类脑部短暂缺血症状。
脑卒中症状:若血压急剧升高,可能引发脑出血,出现突然的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症状;若为脑梗死,可出现一侧肢体瘫痪、感觉障碍、言语不清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与高血压导致脑部血管病变,如动脉硬化、血管破裂或堵塞有关,有高血压病史且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显著升高。
3.肾脏损害相关症状
蛋白尿:早期可无明显自觉症状,通过尿液检查可发现尿中蛋白含量增加。长期高血压损害肾脏肾小球动脉硬化,使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导致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有高血压病史较长且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出现蛋白尿的可能性较大,男性患者在长期高血压影响下,肾脏损害相对女性可能更易发生。
水肿:一般从眼睑、颜面部开始,逐渐发展至下肢,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这是因为肾脏功能受损,水钠潴留,以及低蛋白血症等原因导致,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水肿症状较为常见,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肾脏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发生水肿时往往需要更密切关注和积极处理。
4.眼底损害相关症状
视力模糊:高血压可引起眼底视网膜病变,影响视力,早期可能表现为视力轻度模糊,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失明。视网膜血管在高血压影响下发生病变,如血管痉挛、硬化、出血等,影响视网膜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视力改变,有高血压病史且未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眼底损害相关的视力问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眼底病变发生风险更高且进展可能更快。
二、不典型症状表现及特殊人群特点
(一)不典型症状
1.无症状高血压: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的头痛、头晕等典型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发现血压升高。这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由于老年人痛觉等感官功能减退,对血压升高的感知不敏感,或者长期高血压导致身体逐渐适应了较高的血压水平,从而没有明显症状,但实际上仍存在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风险,这类患者容易被忽视,往往在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被发现,所以老年人即使没有明显不适,也应定期监测血压。
2.其他不典型表现:还可能出现疲劳、鼻出血、颈项发紧等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劳累等其他原因引起而被忽视,比如有些患者只是感觉比平时容易疲劳,没有联想到是高血压导致,鼻出血可能是因为血压升高使鼻腔血管压力增大破裂引起,颈项发紧是由于颈部血管收缩、肌肉紧张等原因,这些不典型症状需要引起重视,结合血压测量综合判断。
(二)特殊人群特点
1.儿童高血压:儿童高血压多为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症状可能有头痛、头晕相对较少见,更多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烦躁不安、易激惹等,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异常表现,定期测量血压,比如发现孩子身高体重增长缓慢,或者经常无故哭闹、精神状态不佳时,要考虑测量血压排查是否存在高血压情况。
2.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在妊娠期出现高血压,除了可能有头痛、水肿等一般症状外,还可能出现蛋白尿、子痫前期的表现如上腹部不适、视力模糊等,严重时可发生子痫,出现抽搐、昏迷等,妊娠期高血压对母婴健康都有很大影响,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及相关指标,因为孕期激素变化、血容量增加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血压,所以孕妇要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关注自身血压变化。
3.老年高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较大,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站立时头晕、眼花、心慌等,这是因为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在体位变化时血压调节功能失调,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起床、站立等体位改变时要缓慢进行,避免突然起身导致跌倒等意外发生,同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更常见,如更容易发生脑卒中、心力衰竭等,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血压并定期评估靶器官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