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皮炎湿疹是什么引起的
过敏性皮炎湿疹由内在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引发,内在因素包括有遗传倾向及免疫系统异常,遗传方面家族有过敏性疾病史会增患病风险,婴幼儿期遗传影响明显,免疫系统异常时Th1和Th2细胞失衡等可致发病,儿童期易免疫失衡,不良生活方式等也影响;外在因素有过敏原接触(包括吸入、食入、接触性过敏原,不同年龄接触情况不同)、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影响,婴幼儿等敏感人群更易受环境变化影响)、生活方式因素(皮肤清洁过度破坏皮脂膜,穿着不当如化纤或过紧衣物诱发),需综合多方面因素采取措施预防和管理。
一、内在因素
(一)遗传因素
1.相关机制:过敏性皮炎湿疹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史,如父母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那么个体患过敏性皮炎湿疹的风险会增加。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与过敏性皮炎湿疹的易感性相关,这些基因可能影响皮肤的屏障功能、免疫系统的调节等。例如,皮肤屏障相关基因的异常可能导致皮肤保水能力下降,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减弱,从而更容易引发过敏性皮炎湿疹。
2.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联: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中,遗传因素的影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婴幼儿期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且遗传易感性可能在此时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在性别方面,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男女在遗传易感性上有显著差异,但在实际发病情况中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二)免疫系统异常
1.相关机制:人体的免疫系统在维持皮肤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可能会导致对原本无害的物质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从而引发过敏性皮炎湿疹。例如,Th1和Th2细胞失衡是常见的免疫异常情况,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增强,会导致机体产生过多的免疫球蛋白E(IgE),IgE会促使肥大细胞等释放炎症介质,如组胺等,引起皮肤的炎症反应,出现红斑、瘙痒、渗出等过敏性皮炎湿疹的典型症状。
2.与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联:儿童时期免疫系统处于发育阶段,相对更容易出现免疫失衡的情况,从而增加患过敏性皮炎湿疹的风险;而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过度疲劳等,也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诱发或加重过敏性皮炎湿疹。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本身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免疫系统的稳定性更易受到影响,患过敏性皮炎湿疹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二、外在因素
(一)过敏原接触
1.常见过敏原类型
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春季的柳树、杨树花粉,秋季的蒿草花粉等)、尘螨(屋尘螨和粉尘螨是最常见的室内尘螨)、动物毛发皮屑(猫、狗等宠物的毛发皮屑)等。当人体吸入这些过敏原后,容易引发皮肤的过敏反应,导致过敏性皮炎湿疹的发生或加重。例如,对花粉过敏的人在花粉传播季节外出时,如果没有做好防护措施,接触到花粉后可能很快出现面部、手部等暴露部位的皮肤瘙痒、红斑等症状。
食入性过敏原:某些食物也可能成为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坚果、小麦等。婴幼儿时期常见的食物过敏诱因主要是牛奶和鸡蛋,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对其他食物也产生过敏反应。当食用这些过敏食物后,可通过胃肠道吸收过敏原,引起全身或局部的过敏症状,其中皮肤表现为过敏性皮炎湿疹样改变。
接触性过敏原:包括接触一些化学物质、植物等。常见的接触性过敏原如化妆品、肥皂、洗涤剂、某些金属(如镍)、橡胶制品、某些植物(如毒葛、漆树等)。皮肤接触这些过敏原后,可在接触部位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等过敏性皮炎湿疹的症状。例如,佩戴含有镍的首饰后,接触部位的皮肤可能会出现瘙痒、红肿等过敏性皮炎湿疹表现。
2.与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联:婴幼儿由于接触外界环境相对较少,但饮食主要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所以食入性过敏原的影响较为突出;儿童和成年人则更多地接触外界环境中的吸入性和接触性过敏原,生活方式中如频繁使用某些化妆品、接触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等都可能增加接触性过敏原的暴露风险。不同年龄阶段和生活方式下,接触过敏原的种类和频率不同,从而影响过敏性皮炎湿疹的发生和发展。
(二)环境因素
1.温度和湿度
相关机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对皮肤的影响较大。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以及过于干燥或潮湿的环境都可能诱发过敏性皮炎湿疹。例如,在干燥的环境中,皮肤的水分流失加快,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引发炎症反应;而在湿热的环境中,皮肤容易出汗,汗液的刺激以及局部湿度大有利于微生物的滋生,也可能导致皮肤炎症的发生。
与年龄、特殊人群等因素的关联:婴幼儿的皮肤娇嫩,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更为敏感,在季节交替、气候干燥或潮湿时更容易出现过敏性皮炎湿疹;对于老年人,皮肤的保湿功能下降,也更易受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的影响;对于患有基础皮肤疾病或免疫系统较弱的特殊人群,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微小变化都可能成为诱发过敏性皮炎湿疹的因素,需要更加注意环境的调节。
2.空气质量:空气污染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等也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诱发过敏性皮炎湿疹。例如,空气中的PM2.5等颗粒物可附着在皮肤表面,引起皮肤的炎症反应;汽车尾气中的有害化学物质等也可能对皮肤造成损害,增加患过敏性皮炎湿疹的风险。不同地区的空气质量不同,生活在污染较为严重地区的人群患过敏性皮炎湿疹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等敏感人群。
(三)生活方式因素
1.皮肤清洁过度
相关机制:过度清洁皮肤,如频繁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香皂或过度频繁地洗澡等,会破坏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肤的保水能力下降,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减弱,从而容易引发过敏性皮炎湿疹。例如,每天多次使用强碱性肥皂洗澡,会使皮肤表面的pH值失衡,破坏皮肤的正常生态环境,增加皮肤过敏的风险。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联: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家长如果过度清洁孩子的皮肤,更容易导致皮肤问题;成年人中一些有不良护肤习惯的人,如过度追求皮肤的“清爽”而频繁清洁皮肤,也容易出现皮肤屏障受损的情况;对于一些从事特殊职业需要频繁清洁皮肤的人群,如医护人员、清洁工人等,患过敏性皮炎湿疹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注意合理的皮肤清洁方式。
2.穿着不当:穿着不适当的衣物也可能诱发过敏性皮炎湿疹。例如,穿着化纤材质的衣物,由于化纤材质不透气且可能含有一些化学添加剂,容易引起皮肤的过敏反应;穿着过紧的衣物,会摩擦皮肤,影响皮肤的正常血液循环和代谢,也可能导致皮肤炎症的发生。不同年龄阶段对衣物材质和穿着舒适度的需求不同,婴幼儿应选择柔软、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而成年人则需要根据季节和活动情况选择合适的衣物,避免穿着不当对皮肤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过敏性皮炎湿疹是由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了解这些引起因素对于预防和管理过敏性皮炎湿疹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遗传背景、免疫系统状态以及所处的环境、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以降低过敏性皮炎湿疹的发生风险或减轻其症状。



